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封面文章

  • 2021年第6期封面故事----纺织微塑料削减策略:构建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封面设计说明:主图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表面遍布着水瓶、轮胎、衣物等以合成高分子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制品,显示出塑料应用之广泛已经渗透到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地球周围被一件服装及其延伸出来的纤维面料环绕,凸显出纤维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纺织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以蓝色海洋为背景,突出水环境是纤维微塑料的重要污染区域;纤维制品形成的纤维状塑料碎片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纤维微塑料由不能降解的废旧纺织品形成。封面整体揭示了服装、包装、轮胎等塑料制品皆为微塑料重要的来源,呼吁全社会关注由纺织品产生的纤维状微塑料,其削减措施不仅依靠科技进步,也需要全社会构建合理、绿色、生态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

    专栏背景介绍

    基于第17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暨纤维微塑料削减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主题内容,为推进化纤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探讨化纤原料来源、使用安全性及纺织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和循环利用问题,并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纤维微塑料污染的关注和重视,《纺织学报》杂志社组织策划了本期专栏,并特约东华大学王华平研究员担任专栏主编,共包括5篇文章:

    ①    生活源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研究(作者:杜欢政,陆莎,孙荐,康乾)

    ②    纤维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削减策略(作者:周大旺,乌婧,杨建平,陈烨,吉鹏,王华平)

    ③    水环境中纤维微塑料去除研究展望(作者:陈俊良,乌婧,王华平,杨建平)

    ④    纤维微塑料在印染废水产排污环节的赋存特征(作者:徐晨烨,顾春节,倪亦凡,沈忱思,王华平,乌婧,李方)

    ⑤    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研究进展(作者:韩其洋,吴雄英,丁雪梅)

    专栏文章介绍

    生活源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引用信息】杜欢政,陆莎,孙荐,康乾生活源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研究[J]. 纺织学报, 2021, 42(6): 1-7.

    【主要内容】为减轻纺织生产和消费带来的原料消耗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生活源废旧纺织品的高值化再利用,本文从消费者动力、回收成本、技术难题和政策标准4个方面总结回收再利用体系的两大现实难点。一是如何鼓励消费品牌商尽可能地使用更多的再生原料;二是如何实现高值化再生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溯两消三推动” 的体系构建思路。“一溯”是指建立一个追溯体系,为废旧纺织品的流动过程提供数字化依据。“两消”是指充分发挥消费者和消费品牌的主导作用,通过提升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增强再生产品的购买力,从而促进消费品牌使用再生料,扩大再生产品市场。“三推动”是指以“逆向追溯推动消费力,消费者推动消费品牌,技术推动高值化”为实现路径,形成可持续的新闭环模式。同时,指出体系构建后的落地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生活源废旧纺织品的高值化回收再利用。

    【作者团队介绍】同济大学杜欢政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模式围绕废塑料、废旧纺织、废家电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并推动产业化落地,形成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以及地方法规、政策的前期研究和起草工作。

    纤维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削减策略

    【引用信息】周大旺,乌婧,杨建平,陈烨,吉鹏,王华平纤维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削减策略[J]. 纺织学报, 2021, 42(6): 8-17.

    【主要内容】十四五期间,面对我国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国家方针,如何有效削减和管控纤维微塑料这一新兴污染物,成为纺织和化纤行业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结合团队在微塑料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本文以纤维微塑料为主题,系统介绍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纤维微塑料的产生原因,针对水体纤维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家用洗涤过程,从洗涤和纺织品两方面揭示纤维微塑料脱落的影响因素,概述纤维微塑料的潜在生态危害及作用对象,归纳整理纤维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削减策略,提出了从微塑料污染物处理装置和纺织品基体材料两方面的协同管控体系(如升级家用洗涤及城市污水排放装置实现纤维微塑料有效截留、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减少或避免纤维微塑料脱落、发展纤维和纺织品循环再生技术以及开发天然及合成生物可降解纤维等)。并从宏观角度提出针对纤维微塑料的削减和管控策略,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化纤和纺织品行业纤维微塑料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团队介绍】东华大学王华平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纺织品和纤维材料的低碳绿色化发展研究,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纤维及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和纤维微塑料催化降解等方向展开系统性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项,在以纺织品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和绿色发展方面形成了特有研究体系。

    水环境中纤维微塑料去除研究展望

    【引用信息】陈俊良,乌婧,王华平,杨建平.水环境中纤维微塑料去除研究展望[J]. 纺织学报, 2021, 42(6): 18-25.

    【主要内容】微塑料作为一种水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新兴污染物,正在引起学者和公众的重视。由于塑料产品和微塑料添加剂的日常使用,大量环境样本(海水、泥沙沉积物、土壤、食盐、水生动植物)中均检测到了不同种类、尺寸、形态的微塑料存在和积累。这些微塑料被生物体摄入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在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和富集作用下,微塑料对于生态系统的危害会不断扩散和加剧。针对目前传统水处理工艺对于纤维微塑料的低效和纤维微塑料去除相关研究工作的匮乏,本文总结了传统水处理技术(絮凝、吸附、膜分离等)的去除机制、效率和局限性,探讨了新兴技术(高级氧化、光催化、生物技术)应用于纤维微塑料去除时的机制、效率和可行性。虽然污水处理厂是阻止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的屏障,但是目前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造成大量的纤维微塑料从中泄漏。这些微塑料在环境中的持续积累,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危害。虽然大量的研究已证明污水处理厂中特异性去除工艺的缺失导致了纤维微塑料成为逃逸到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但是目前的研究未能给予纤维微塑料足够的重视,需要对现存的水处理技术在纤维微塑料的去除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和展望。基于对上述方向研究工作的综述与分析,对未来纤维微塑料去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能够对未来纤维微塑料无害化去除和资源化利用策略的探索产生启发。

    【作者团队介绍】东华大学杨建平研究员、王华平研究员和乌婧副研究员团队致力于微塑料研究,尤其是纤维微塑料的无害化削减策略研究。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关于微塑料的文章,在此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及实验基础。

    纤维微塑料在印染废水产排污环节的赋存特征

    【引用信息】徐晨烨,顾春节,倪亦凡,沈忱思,王华平,乌婧,李方纤维微塑料在印染废水产排污环节的赋存特征[J]. 纺织学报, 2021, 42(6): 26-34.

    【主要内容】我国作为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消费国,在地表水体、近海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微塑料污染,然而目前我国对纤维微塑料的污染源研究仅局限于纺织品的洗涤过程,对于生产过程中纺织工业源微塑料的研究几乎处于起步状态。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浙江和江苏的22家印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过滤消解-体式镜拣选-傅里叶显微红外定性技术,揭示印染废水产生及排放过程中的纤维微塑料的污染残留特征,探讨工业废水末端处理方法对排放过程的影响。确定污染产生量与排放量间的正确关系,可填补纺织品源纤维微塑料污染物在源相分析上的空白,并对末端排放量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价,为我国纺织行业新型污染物评估及进一步的微塑料去除工艺设计提供数据和参考。实验证明,纤维微塑料大量赋存于长三角纺织印染末端废水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重要的聚合物类型。尺寸为100300 μm的微纤维占比最高,颜色分类中无色透明纤维是主要贡献者。纤维微塑料的去除率与尺寸呈正比,但不同末端处理技术对去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纤维微塑料通过印染企业末端废水间接排放量为(3.88 ± 5.75)×109/d,由此带来的水体生态风险是持续积累的,值得进一步关注。

    【作者团队介绍】东华大学李方教授、徐晨烨讲师团队长期致力于微塑料以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检测分析。先后研究了全氟化合物、氯化石蜡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以及印染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特征,并且对可能的污染来源进行探索以及评价了污染物带来的生态风险。

    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研究进展

    【引用信息】韩其洋,吴雄英,丁雪梅. 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 2021, 42(6): 35-40.

    【主要内容】由各种合成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因纺织品易于磨损的特性,在生产、使用和丢弃阶段都会排放纤维微塑料,从而导致环境中纤维微塑料的大量积累,纤维微塑料作为环境中微塑料最主要的物理形态类型,正在引起公众的关注。在微塑料所有来源中,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出的纤维微塑料被广泛报道为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伴随着合成纤维纺织品消费的增长,洗衣机数量和洗衣频率的相应增加,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作为微塑料来源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结合团队在纺织品洗涤护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多年研究基础,本文针对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这一主要来源,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3个方面归纳了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纺织品特性、洗涤条件和洗涤剂,并从源头控制、拦截及去除措施方面探讨了微塑料减排的可能途径,最后指出:纤维微塑料测试条件与定量方法的标准化,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的潜在机制以及微塑料拦截及去除技术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减少合成纤维纺织品家庭洗涤释放纤维微塑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减少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

    【作者团队介绍】东华大学丁雪梅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纺织品服装洗护理论与实践,尤其在洗涤,烘干及熨烫等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先后自主搭建多个研发平台(包括织物滚筒洗涤运动轨迹追踪系统,织物烘干参数动态反馈测控平台,织物蒸汽熨烫模拟测控平台等),并系统探究了不同洗涤、烘干及熨烫参数对织物运动和性能的影响,为洗护家电产品的研发和纺织品性能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 发布日期: 2021-07-02    浏览: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