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年 31卷 12期
刊出日期 2010-12-15

纤维材料
纺织工程
染整与化学品
服装工程
机械与器材
管理与信息化
纤维材料
1 曹煜彤;高向华;胡祖明;刘兆峰
基于均匀设计优化PPTA纤维的热处理工艺

对实验室自行纺制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进行热处理。利用均匀设计法建立回归模型,考察了张力、热处理温度和停留时间这3个主要条件对初始模量的影响,力图用最少的试验次数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通过计算得到回归方程,经过残差分析可知该方程的可靠性较高。利用SUMT外点法寻优,计算得到PPTA纤维热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张力为001cN/dtex;温度为300℃;时间为78.5s。相应的理论初始模量为1548.6 cN/dtex。

2010 Vol. 31 (12): 1-3 [摘要] ( 1041 ) [HTML 0KB] [ PDF 139KB] ( 421 )
4 李利君;蒲宗耀;李风;王桦;兰彬
聚苯硫醚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

为研究聚苯硫醚(PPS)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采用热失重法分析了聚苯硫醚纤维在氮气氛中以一定速率升温时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及Friedman3种方法研究得到PPS纤维在氮气氛中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并对PPS纤维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PPS纤维的初始热降解温度及热降解速率最大时的温度均升高。采用Flynn-Wall-Ozawa及Friedman法得到PPS纤维的平均活化能、反应级数、指前因子分别为:185.0 kJ/mol、1.21、5.7×109;而采用Kissinger法得到PPS纤维在热降解速率最大时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分别为:228.3kJ/mol、2.9×109。

2010 Vol. 31 (12): 4-8 [摘要] ( 1433 ) [HTML 0KB] [ PDF 289KB] ( 617 )
9 郭欣欣;余天石;葛明桥
利用废弃聚酯制备聚氨酯泡沫

为减少废弃聚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废弃资源的利用率,以废弃聚酯、乙二醇、多异氰酸酯等为原料,采用乙二醇醇解工艺降解聚酯,制得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单体,并用其制备聚氨酯泡沫。探讨了泡沫催化剂和发泡剂等辅助原料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压缩性能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配比一定,催化剂用量为0.32g、发泡剂用量0.8g时,得到聚氨酯泡沫有较高的压缩强度和较低的密度。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视频变焦显微镜等测试仪器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

2010 Vol. 31 (12): 9-12 [摘要] ( 1038 ) [HTML 0KB] [ PDF 233KB] ( 405 )
13 李妮;熊杰;薛花
静电纺参数对射流和纳米纤维形态的影响

以聚乙烯醇为原料进行静电纺丝,观察静电纺过程中射流形态和纳米纤维在接收装置上的沉积形态,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的形态。分析了溶液质量分数及其导电性和施加电压这3个参数对射流运动所形成的锥形包络轨迹的顶角、纳米纤维在接受装置上的沉积面积和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研究发现:锥形包络轨迹的顶角和纳米纤维的沉积面积随着这3个参数增加而减少;纤维直径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液导电性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少。

2010 Vol. 31 (12): 13-18 [摘要] ( 1011 ) [HTML 0KB] [ PDF 885KB] ( 547 )
19 季英超;姜凤琴;赵玉萍
纤维用大麻品种的优选

为获得高品质的大麻纤维,选用8个大麻品种龙江1#、USO-14、云麻1#、鲁麻、清水、宁夏6757、宁夏6762和USO-31在黑龙江北部地区进行种植实验。通过对各大麻品种的亩产、韧皮纤维得率、韧皮纤维化学组分、纤维制成率及品质、纺纱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对比,结合植物学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品质最好的纤维用大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龙江1#大麻品种的综合指标为最优,最适合在黑龙江北部地区种植,其次为鲁麻、USO-14、USO-31大麻品种。

2010 Vol. 31 (12): 19-22 [摘要] ( 1260 ) [HTML 0KB] [ PDF 108KB] ( 497 )
23 赵殿栋;邓炳耀
负载纳米ZnO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采用自制的纳米ZnO整理剂制备了负载纳米ZnO非织造布,利用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仪研究了整理剂的Zeta电位、纳米ZnO的粒径大小和分布;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负载于非织造布上纳米ZnO颗粒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整理剂中ZnO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00nm,整理后非织造布上大多数颗粒粒径都小于100nm。负载纳米ZnO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和一定的耐洗性,经洗涤8次后,其光催化性能依然保持在50%以上;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含有丙烯酸酯黏合剂的纳米ZnO整理剂处理后的非织造布耐洗牢度较好。

2010 Vol. 31 (12): 23-27 [摘要] ( 1036 ) [HTML 0KB] [ PDF 510KB] ( 446 )
28 杨树;于伟东;;潘宁;
非织造布的孔洞分形维数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

为明确孔洞特征在非织造布吸声机制中的作用,使用SW260型双传声器驻波管测量了6块非织造布试样背后有空气层时的吸声性能,同时通过计盒维数方法计算出他们的孔洞面积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非织造布样品背后增厚的空气层使得样品在该测试频域的吸声系数进一步增大,同时使得吸声曲线初始段上升的斜率变大,从而吸声峰向低频域移动。此外,非织造布的孔洞具有很强的分形特征,随着孔洞面积分形维数的增大,非织造布的最大吸声系数随之增大,同时其吸声曲线的共振峰向低频区域移动。

2010 Vol. 31 (12): 28-32 [摘要] ( 1028 ) [HTML 0KB] [ PDF 1603KB] ( 529 )
33 邱文灿;杨旭东;丁辛;胡淳
PVC膜材料的光氧老化性能

以PVC膜材料为对象,采用不同辐射强度的紫外线人工加速老化实验对其光氧老化过程进行研究。对老化过程中试样的黄度指数进行测试,并进行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强度下试样的老化机制没有发生变化,但当累积紫外线辐射能相同时,试样的老化程度并不一致,这是因为试样在不同辐射强度下的光氧老化速度与辐射强度不成比例关系,因此,互易定律不适用于PVC涂层膜材料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而根据Schwarzschild定律可很好地建立不同辐射强度下试样老化结果的相关性。

2010 Vol. 31 (12): 33-38 [摘要] ( 1104 ) [HTML 0KB] [ PDF 832KB] ( 568 )
纺织工程
39 练军;陆永良;徐伯俊
竹节纱工艺参数的自动识别

为提高竹节纱工艺参数的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检测竹节纱的方法。阐述了竹节纱工艺参数检测的基本原理,并用自行研制的竹节纱检测系统测试了给定样纱,得到了竹节纱粗细信号的时间序列图,竹节长度、竹节间距序列图,竹节长度分布图,竹节间距分布图以及竹节倍率分布图,与竹节纱设置的初始工艺参数进行了对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对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31 (12): 39-42 [摘要] ( 944 ) [HTML 0KB] [ PDF 345KB] ( 437 )
43 武睿;金子敏;陆浩杰;王金春;杨斌
图案色彩可变换的光纤织物

为获得一种新颖的发光织物,将光纤与普通纱线交织提花,通过重纬组织设计使处于织物表面的光纤形成图案,并利用织物中屈曲的光纤产生侧发光,配合电路设计和控制单元设计,使发光织物中绿色宋体“福”字和红色草书“福”字交替出现,从而研制出可变换图案与色彩的发光织物“百福图”。光源由发光二极管提供,利用BM-5A亮度色度计测量发光织物的亮度,其亮度值为0.7~4.5 cd/m2,远远高于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最低亮度。这种织物可用于各类装饰,并可开发为柔性织物显示器。

2010 Vol. 31 (12): 43-47 [摘要] ( 917 ) [HTML 0KB] [ PDF 385KB] ( 614 )
47 汪昭君;周罗庆
叠经层连多层机织物增强体的结构设计及试织

为优化多层机织物结构,提高增强体的纤维体积密度、强度及模量,设计出叠经层连式多层结构机织物。这种结构由专门起连接作用的经向纱线,将组织结构完整的各子层结构以经纱叠合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方式组构成整体多层织物结构。提出其织制原理,并对作为主要织机机件的综丝和综框进行构型、组合及织制运动设计,自制实验织机并进行试织。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层结构织物相比,因叠经层连的方式固紧了组织结构,降低了纤维弯折程度,故具有较高的纤维体积密度和拉伸模量,且织物表层的损伤不易沿织物厚度方向扩散。

2010 Vol. 31 (12): 47-52 [摘要] ( 1063 ) [HTML 0KB] [ PDF 598KB] ( 564 )
53 王戈;陈复明.;程海涛;李贤军
三维载荷下苎麻织物力学性能评价

针对织物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受到复杂应力问题,对苎麻织物在单向、双轴向拉伸、顶破和三维载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不同受力方式下的应变场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双轴向载荷下织物的泊松比为-0.3114,经、纬向弹性模量分别为6624、2656 N/m,经向断裂强力较单向拉伸时小,纬向较单向拉伸时大,变异系数都变大;双轴向载荷下X方向的应变场波动介于经、纬单向拉伸之间。协方差和相关分析表明,三维载荷下顶破强力的差异主要由顶破方式决定,经、纬断裂强力的相关系数是0.613。偏相关分析表明,有13.72%是由顶破强力协同作用产生的。

2010 Vol. 31 (12): 53-58 [摘要] ( 1030 ) [HTML 0KB] [ PDF 967KB] ( 419 )
59 冯兆行;田伟;马雷雷;刘鹏;祝成炎
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的参数化设计

为给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模拟分析提供一种模型,通过观察3层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细观几何结构,分析其最小重复单元中纱线间的几何位置关系,探讨细观结构中的几何参数与宏观设计参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Pro/Engineer软件对复合材料预制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建立三维机织正交结构预制件的通用几何模型。通过对比制得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与模型结构以及纤维体积分数,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2010 Vol. 31 (12): 59-63 [摘要] ( 1056 ) [HTML 0KB] [ PDF 710KB] ( 443 )
染整与化学品
64 胡生荣;纪惠军;王强;范雪荣;王平
羊毛DCCA-蛋白酶法防毡缩工艺的改进

为降低现行氯化预处理-蛋白酶处理羊毛防毡缩工艺中DCCA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高DCCA-低蛋白酶的现行工艺(3.5%(o.w.f)DCCA+0.7%(o.w.f)蛋白酶)和低DCCA-高蛋白酶的改进工艺(1%(o.w.f)DCCA+2.5%(o.w.f)蛋白酶)对羊毛防毡缩性能、润湿性能和断裂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降低DCCA用量的可行性;并通过蛋白质溶落速度、减量率以及扫描电镜测试,研究了改进工艺对羊毛织物的防缩机制。结果显示:羊毛经过改进工艺处理后,仍然能够达到机可洗的效果,润湿性能也有显著提高,而强力损伤则明显小于现行工艺;水解液中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表明较低浓度的DCCA预处理即可使蛋白质溶落速度快速增加,从而导致减量率提高;SEM结果也证实了改进工艺对鳞片具有较好的剥离效果。

2010 Vol. 31 (12): 64-69 [摘要] ( 874 ) [HTML 0KB] [ PDF 1007KB] ( 430 )
70 俞一婷;陈霞;朱文园
超声波技术在羊毛低温染色中的应用

与羊毛常规染色工艺相比,超声波低温染色具有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为此探索超声波技术应用于羊毛纤维低温染色的可行性。研究了50~55 ℃温度下用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上染羊毛时,超声波作用对上染率及上染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可将该温度条件下的上染率提高约1倍,活性染料对羊毛的上染率有显著提高。并且用活性染料对羊毛染色200 min,或用酸性染料对羊毛染色90 min,2种染料的上染率都超过了90%,可见超声波促染可以实现羊毛低温染色,并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2010 Vol. 31 (12): 70-72 [摘要] ( 1000 ) [HTML 0KB] [ PDF 110KB] ( 433 )
73 宋林艳;马晓光;孟令翔;张莹
二氧化硅溶胶在棉织物上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为确定二氧化硅溶胶在棉织物上的吸附动力学,采用硅钼蓝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比较,确定二氧化硅溶胶在织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对不同初始浓度溶胶液性能的测定,确定了其反应级数为一级;通过测定不同吸附温度下残液中硅浓度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常数,其活化能为13.56 kJ/mol,指前因子A0为1.287s-1。

2010 Vol. 31 (12): 73-77 [摘要] ( 883 ) [HTML 0KB] [ PDF 231KB] ( 421 )
78 袁艳;邵建中;张睿;付国栋;戚栋明;
PBA/TiO2复合胶乳整理棉织物的性能

以原位乳液聚合制得的聚丙烯酸丁酯PBA/TiO2复合胶乳为整理剂,通过浸轧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并与经TiO2水分散液、PBA胶乳与TiO2分散液共混物、黏合剂VTECO与TiO2分散液共混物等3种不同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进行功效和服用性能比较。结果发现:在相当的整理工艺下,经自制PBA/TiO2复合胶乳整理的棉织物表面TiO2粒子尺寸较小,分散较好,织物表面附着层较薄、较均匀,纱线内纤维间黏连较少,因而相应整理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紫外和抗老化性能,且对棉织物原有的白度、手感等服用性能影响较小,这与PBA/TiO2复合胶乳整理本质上实现的是对纱线内单纤维的均匀薄型包覆有关。

2010 Vol. 31 (12): 78-83 [摘要] ( 1116 ) [HTML 0KB] [ PDF 852KB] ( 512 )
84 宋慧君;韩冰;张建丽
棉织物的免烫整理

为消除棉织物免烫整理后的甲醛影响,针对棉织物进行了多元羧酸整理的研究,以降低高温焙烘时织物的泛黄现象,减少整理后废水中的含磷量。以柠檬酸与酒石酸的混合酸作为棉织物免烫整理剂,研究了柠檬酸与酒石酸物质的量比、焙烘工艺条件、催化剂种类及质量浓度、添加剂的质量浓度等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与酒石酸物质的量比为1:1,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为2min,纳米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为2g/L,次磷酸钠质量浓度为20g/L,柔软剂LD-5030质量浓度为20g/L时,织物整理效果较佳。

2010 Vol. 31 (12): 84-88 [摘要] ( 1025 ) [HTML 0KB] [ PDF 200KB] ( 517 )
89 钱微君;阮勇;石东亮;金美菊;陈建勇
染色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法测定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HPLC-ESI/MS)测定纯毛精纺花呢中残留偶氮染料的方法。纯毛精纺花呢试样中禁用偶氮染料经提取和还原后,在Eclipse XDB-C18柱(150 mm × 2.1 mm , I.D., 5 µm )上采用甲醇/醋酸-醋酸铵溶液(5 mmol/L, pH=5.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化技术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实现了21种芳香胺的同时分离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80.0%~10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4%。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能满足纺织品中残留的检测需求。

2010 Vol. 31 (12): 89-92 [摘要] ( 1097 ) [HTML 0KB] [ PDF 178KB] ( 667 )
93 马宁;尹红;袁慎峰;陈志荣
C.I.活性蓝19的消除反应动力学研究

为更好地了解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在近中性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乙烯砜型活性染料C.I.活性蓝19的消除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I.活性蓝19的消除反应为二级反应,在缓冲溶液中可看成拟一级反应,其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kc(OH-)。一定温度下,由于原盐效应,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随着缓冲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无限稀释的条件下,k仅与温度有关,k=8.86×1011exp(-6604/T),反应活化能约为54.91 kJ/mol。

2010 Vol. 31 (12): 93-97 [摘要] ( 924 ) [HTML 0KB] [ PDF 147KB] ( 523 )
98 刘德驹;李亮
湿摩擦牢度提高剂的合成与应用

为提高活性染料染棉织物的湿摩擦牢度,通过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水溶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讨论了-COOH含量对乳液粒径、黏度、外观的影响,分析了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初聚nNCO/nOH值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衰减全反射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摩擦牢度提高整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初聚nNCO/nOH值为2时,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制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COOH含量为1.4%时,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棉织物经共聚物整理后,织物的湿摩擦牢度、皂洗牢度都得到了提高。

2010 Vol. 31 (12): 98-102 [摘要] ( 1573 ) [HTML 0KB] [ PDF 209KB] ( 488 )
服装工程
103 张昭华;王云仪;李俊
衣下空气层厚度对着装人体热传递的影响

位于人体皮肤与服装内表面之间的空气层是着装人体向外环境传热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人工气候室中重构热平板仪,测量了不同衣下空气层厚度时的面料表面温度,研究空气层厚度与面料表面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模拟显热量从皮肤表面经过衣下空气层、面料层向外环境传递的数学模型,分析衣下空气层厚度及环境条件对着装人体热传递的影响。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衣表温度随着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当空气层厚度达到16mm时,自然对流的出现加大了皮肤向面料内表面的传热量,导致衣表温度升高。环境温度及风速与衣下空气层组合起来,共同影响人体通过服装系统向环境的散热量。

2010 Vol. 31 (12): 103-107 [摘要] ( 1203 ) [HTML 0KB] [ PDF 207KB] ( 862 )
108 魏静;金晨怡;韩阳
裁剪适用性解析

围绕立体裁剪方法使用中涉及的造型、结构、材料、版型、方法等问题,从其适用性的角度进行了解析。通过对内空间“量”的把握与外空间“型”的塑造来实现服装空间的控制;为达到服装结构平衡,重点解决“丝缕、结构、松量”的平衡问题;依靠对面料的变形、加减与组合设计等综合方法,实现服装材料的整合;为解决服装造型均质性,要处理好形态与质量的均衡度问题;提高服装版型质量,关键是对服装版型的准确表达与细部的合理“描述”;实现造型方法的融合要从理念、过程与技术入手,全面融合。通过适用性的研究,旨在加深立体裁剪内涵的理解,尤其对更好地应用立体裁剪技术、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31 (12): 108-111 [摘要] ( 1117 ) [HTML 0KB] [ PDF 121KB] ( 494 )
机械与器材
112 刘欣;陈庆官
基于NI- cRIO的生丝实时电子检测系统的开发

以改进型SD-1生丝细度仪(采样率为10k)采集的电压值序列为判别依据,利用NI-cRIO平台内置的FPGA模块μs级的时间控制特性以及内装的9014实时控制系统,开发了生丝匀度、清洁、洁净高速检测系统,以实现对生丝品质的快速,准确,多锭的在线检测和分析。该系统主要难点在于确定利用FPGA计算6绪通道的判别算法的可靠性,并将结果同步显示出来,生成报表,便于后续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满足生丝匀度、颣节检验的需要,用来客观地评定生丝的等级,以达到提高生丝品质检测效率的目的。

2010 Vol. 31 (12): 112-115 [摘要] ( 993 ) [HTML 0KB] [ PDF 575KB] ( 451 )
116 徐洋;孙志军;孟婥;孙以泽;陈广锋;
地毯簇绒系统纱线张力建模与分析

为提高簇绒地毯分辨率,提升地毯的品质,建立正确的纱线张力模型是精确控制地毯绒高的关键。首先介绍了簇绒装备系统的组成及纱线的导向路径,然后将米纳科夫的拓展欧拉公式引入纱线张力系统,考虑纱线束为黏弹性负载,分阶段对张力系统进行建模。其中,纱线张力系统模型包括提花罗拉、恒张力导纱罗拉和多层导纱器。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所得的纱线张力变化曲线,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下一步张力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2010 Vol. 31 (12): 116-121 [摘要] ( 1413 ) [HTML 0KB] [ PDF 569KB] ( 510 )
管理与信息化
122 马述忠;黄慧;顾海燕;姜福明
绍兴纺织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与出口绩效关系

纺织业是浙江绍兴的支柱产业,属于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国际依存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以国际营销战略和出口绩效的理论综述为基础,结合绍兴纺织业出口情况构建其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与出口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相关企业进行资料和数据收集,并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因素对国际市场策略和出口绩效这2个主要变量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出能够提升绍兴纺织业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2010 Vol. 31 (12): 122-127 [摘要] ( 1004 ) [HTML 0KB] [ PDF 149KB] ( 792 )
128 李永刚;邵景峰;张会巍;秦兰双
集散式整经机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

为提高纺织准备车间的工作效率,保证整经机产量、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局域网环境下,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构建了一种面向整经机的、可远程在线监控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管理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利用事务机制、STL技术解决了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同时,利用软件滤波算法对实时生产数据进行了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最后提出了利用牛顿差值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平滑处理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系统主要功能可满足了准备车间对整经机的生产管理需求,保证机台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010 Vol. 31 (12): 128-133 [摘要] ( 949 ) [HTML 0KB] [ PDF 347KB] ( 471 )
134 潘如如;高卫东;钱欣欣;张晓婷
基于互相关的印花织物疵点检测

为实现印花织物中疵点的自动检测,以互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以Matlab7.0构建了一套印花织物疵点自动检测系统。在疵点检测过程中,提出以加和表理论为基础实现互相关系数的快速计算。通过对软件模拟的印花花纹疵点的识别,说明这个系统能够实现印花过程中常见的花纹偏移、颜色色差等疵点的自动检测。实际印花织物疵点的检测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鲁棒性等优点。通过比较不同子窗口大小的检测结果,选定25像素×25像素作为最终检测系统中子窗口的大小。

2010 Vol. 31 (12): 134-138 [摘要] ( 1048 ) [HTML 0KB] [ PDF 634KB] ( 463 )
染整与化学品
139 姜会钰;郑春玲;刘素一
基于分形理论中Mandelbrot集变换的印花图案设计

针对传统纺织印花图案构思慢、设计时间长的缺陷,基于分形理论系统,对Mandelbrot集分形图的生成原理和变换方式进行了讨论研究。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纺织印花设计方法。该方法运用分形理论中的Mandelbrot集变换构造出大量多姿多彩的图案,生成得到了丰富、精美的Julia集图形。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码印花实验,对其中的一些图形资源在丝绸印花图案设计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成果非常适用于纺织印花图案的设计,能够快速实现分形图案向数码印花产品的应用转移。

2010 Vol. 31 (12): 139-142 [摘要] ( 998 ) [HTML 0KB] [ PDF 748KB] ( 488 )
综合评述
143 唐蕾;单忠德;吴双峰;郭瑞峰;
筒子纱染色粉状染料自动配送系统新进展

粉状染料的配送精度是直接影响印染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筒子纱染色过程中传统人工配料精度低、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典型的筒子纱染色粉状染料自动配送系统,综述了自动配送系统具有配送精度、生产效率及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等特点,并论述了自动配送系统技术将取代传统的人工配料工艺是印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0 Vol. 31 (12): 143-147 [摘要] ( 943 ) [HTML 0KB] [ PDF 754KB] ( 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