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4年 35卷 10期
刊出日期 2014-10-15

纤维材料
纺织工程
染整与化学品
服装工程
机械与器材
管理与信息化
综合述评
纤维材料
1 贺倩 宋立新 曹厚宝 杜平凡 林型然 熊杰
ZnO/TiO2皮芯厚度比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为了探究ZnO/TiO2皮芯纳米纤维的皮芯厚度比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同轴静电纺丝,通过控制皮芯溶液纺丝流率比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皮芯厚度比例的ZnO/TiO2纳米纤维,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获得的纳米纤维是以钎锌矿ZnO为皮层和锐钛矿TiO2为芯层组成的。以ZnO/TiO2皮芯纳米纤维膜为光阳极膜组装了DSSC。结果发现,当皮芯纺丝流率比为1:1时,皮芯纳米纤维直径约为154 nm,芯层约为90 nm,其染料吸附量最大,DSSC的效率最高,达到了5.47%,比纯TiO2纳米纤维组装的DSSC高约22%。
2014 Vol. 35 (10): 1-0 [摘要] ( 354 ) [HTML 1KB] [ PDF 1525KB] ( 487 )
7 陶宇 沈娟娟 李树白 陈海群 纪俊玲 聂华丽 赵昊昱
碳纳米管/CeO2静电自组装制备及其抗紫外线性能
织物中纳米粒子的团聚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混酸氧化法制备表面带负电荷的羧基化碳纳米管分散体系,与带正电荷的Ce3+进行静电自组装;以NaOH为沉淀剂,经煅烧制得碳纳米管/CeO2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碳纳米管与CeO2不同质量比,采用织物涂覆工艺运用于纺织品,研究其抗紫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光分度计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粒径为4-6 nm的CeO2粒子通过静电自组装均匀分布在碳管表面,包覆层厚度可达12 nm;并发现碳纳米管与CeO2质量比为1:25时,抗紫外性能最佳,其紫外吸收性率比纳米氧化铈高30%。
2014 Vol. 35 (10): 7-0 [摘要] ( 420 ) [HTML 1KB] [ PDF 1304KB] ( 599 )
12 王蜀 刘祖兰 蒋瑜春 张袁松
碳纳米管导电蚕丝的制备及其性能
利用碳纳米管改性蚕丝,以蚕丝体积比电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碳纳米管导电蚕丝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碳纳米管导电蚕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pH值为3.0,浴比1:500,反应时间1.5h,碳纳米管质量分数0.07%及温度为70℃,此时蚕丝体积比电阻为0.00715Ω·cm,导电性大幅提高;耐久性能验证表明,其导电耐久性较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表面均匀分布有颗粒状导电物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导电蚕丝的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均有所增加;导电蚕丝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都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织物服用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导电蚕丝结晶度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TG分析表明,其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2014 Vol. 35 (10): 12-0 [摘要] ( 459 ) [HTML 1KB] [ PDF 1463KB] ( 628 )
19 陶建勤 张宏伟 陈锡勇
羊毛交叉长度的数字化测试方法
羊毛交叉长度是毛纺生产中确定各道工序牵伸总隔距的依据,牵伸总隔距最终影响纤维条经牵伸后的条干均匀度,快速准确测得交叉长度对毛纺工艺的制定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梳片式纤维长度分析仪测试的原始数据,在理论分析和逻辑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绘制羊毛的长度分布数字排列图,并通过添加趋势线得到多项式曲线回归方程,该方程的拟合精度相关系数达到0.9940,其测试结果与传统手工排图法相比,误差率只有0.77%。采用数字化测试法确定羊毛交叉长度方便快捷、准确高效。
2014 Vol. 35 (10): 19-0 [摘要] ( 414 ) [HTML 1KB] [ PDF 1027KB] ( 487 )
24 徐晓伟 杨旭东 胡淳
聚氯乙烯膜材料的人工加速老化性能
以PVC涂层膜结构材料成品作为研究对象,将材料置于UVB-313光源下进行长时间辐照,对此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对材料的表观颜色、力学性能进行了宏观检测分析,同时采用红外光谱、电镜等进行了微观分析。实验表明:随着材料表面增塑剂的逐渐挥发,羰基指数先下降后上升,老化程度逐渐加深。尤其表现在PVC膜涂层上,开始出现大量微小裂纹;在累积紫外辐照能达到76.03×103 kJ/m2之后PVC膜涂层大部分开裂情况下,材料的断裂伸长明显增加,但整体的断裂强力不变,这说明表面PVC膜涂层对涤纶基布的粘合束缚作用随老化加深逐渐减小
2014 Vol. 35 (10): 24-0 [摘要] ( 419 ) [HTML 1KB] [ PDF 1475KB] ( 447 )
纺织工程
30 洪剑寒 潘志娟 张小英 周燕
应用原位聚合法的PTT/毛/聚苯胺复合导电纱制备与性能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原位聚合法的连续制备导电纱线的方法,以PTT/毛混纺纱为原料,制备了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线,探讨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导电纱电导率的影响,并研究了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浓度的提高,复合导电纱线中的聚苯胺含量增大,纱线的电导率提高,可达1.08×10-2S/cm;红外分析表明复合导电纱是PTT、羊毛与聚苯胺的共混体系;纱线经导电处理后,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初始模量均有所提高,但屈服应力和屈服伸长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014 Vol. 35 (10): 30-0 [摘要] ( 356 ) [HTML 1KB] [ PDF 1668KB] ( 561 )
36 冯清国 任家智 贾国欣 张一风 陈宇恒
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在线检测
本文是在分析牵伸理论和现有牵伸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上,提供一种在棉纺细纱机后牵伸区测定牵伸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细纱机后区牵伸力进行在线检测。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导出了牵伸过程中后牵伸区牵伸力的数学模型;利用自主设计的牵伸力检测装置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上进行了牵伸力检测。结果表明:此检测装置可以反映后区牵伸力的大小及波动情况,为棉纺细纱机后区牵伸力的在线检测、合理选择细纱牵伸工艺参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14 Vol. 35 (10): 36-0 [摘要] ( 432 ) [HTML 1KB] [ PDF 790KB] ( 581 )
40 王美红
基于HVI数据棉纤维品质指数模型的构建
运用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原棉性能与成纱强度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成纱强度的关键指标为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UMH、纤维断裂比强度STR、马克隆值MIC等,并在国内外原棉性能与成纱强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出拟合效果较好的纤维品质指数模型IFQI= (LE-10)/√MIC×STR,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纤维品质指数模型FQI=LN(LE-18)/√MIC×STR,再运用高维数据拟合法将IFQI模型改进为IFQI_M= LE/√MIC×STR,经过检验证明三个模型的预测精度都很高,拟合优度好。该三模型都具有自变量少、结构简洁、机理性强、通用性好的特点,可以综合反映原棉的品质并预测成纱强度。
2014 Vol. 35 (10): 40-0 [摘要] ( 353 ) [HTML 1KB] [ PDF 1224KB] ( 624 )
46 刘丽妍 陈玉平 付京涛
黄麻混织针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本研究针对黄麻纱线粗硬、毛羽较多,弹性低等特点,对纱线毛羽、细度及强度进行测试并选择适合的棉及涤纶纱线进行混合。将黄麻与棉及涤纶纱线经过合股上蜡处理后,在针织横机上设计并编织罗纹、移圈、圆筒等不同组织和结构的黄麻混织织物及产品。通过对黄麻混织织物的耐磨性、透气性、抗起毛起球等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麻涤1罗纹织物耐磨性、耐起毛起球性最好,而麻棉4为单面圆筒织物线圈密度最小,透气性能最优;麻棉2由于具有移圈及凹凸效果,透气性能次之,耐磨性稍差。所织织物适合制作具有田园风格的家居类装饰物,从而开发黄麻纤维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2014 Vol. 35 (10): 46-0 [摘要] ( 334 ) [HTML 1KB] [ PDF 1231KB] ( 621 )
51 海雪珍 丁辛
便携式纺织路面织物的结构及其承载能力
摘要: 由于车辆在地基条件差,不易通行的软土路面上行驶时,容易出现履带和轮式车辆淤陷,无法机动的现象,给车辆的通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在军用方面更为突出。本问介绍一种用于软土路面,可供重载车辆顺利通行的便携、快速通道,即纺织结构路面材料。通过织物的组织,分析便携式纺织路面材料结构的形成原因。设计两种不同结构的织物进行测试,验证纺织路面的特殊结构可提高织物的承载能力。通过测试结果得出,便携式纺织路面织物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设计四种不同纬密的纺织路面进行测试,验证纬密的增加可提高织物的承载力。通过测试结果得出,便携式纺织路面织物的承载性能随着织物纬密的增加而提高。
2014 Vol. 35 (10): 51-0 [摘要] ( 376 ) [HTML 1KB] [ PDF 892KB] ( 426 )
55 杜梅 王春霞 金利民
施载方式对单向复合材料抗拉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为了探究施载方式对单向复合材料抗拉能力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版本:6.10),根据拉力方向与纱线轴向平行以及拉力方向与纱线轴向垂直这两种施载方式,分别建立单向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一恒速力作用下的纵向与横向挠度随时间的变化历程、载荷分布以及渐进变形过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施力方向对单向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显著。在拉力方向与纱线轴向平行的情况下,材料的抗拉性能较好。在设计抗拉性复合材料时,应尽量使材料受力方向与纤维或纱线增强相的轴向保持一致,以期获得最优的抗拉性能。
2014 Vol. 35 (10): 55-0 [摘要] ( 535 ) [HTML 1KB] [ PDF 1256KB] ( 413 )
染整与化学品
60 刘彦杰 吴明华 陈权胜 宋伟 林鹤鸣
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改性聚硅氧烷的影响
为了改善氨基硅油乳液漂油及其整理织物易黄变和疏水等问题,以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和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一种嵌段型聚醚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环氧基转化率、乳液性能及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棉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时,环氧基转化率高;产物数均分子质量为1.73×104,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稳定不漂油,平均粒径为54 nm;相对氨基硅油及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亲水性以及较低的黄变性。
2014 Vol. 35 (10): 60-0 [摘要] ( 488 ) [HTML 1KB] [ PDF 1727KB] ( 502 )
67 李永贵 刘春雨 贺永林 葛明桥
应用DMF加合结晶的涤纶碱减量废渣中对苯二甲酸回收
为了有效回收涤纶碱减量废渣中的对苯二甲酸(TPA),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经蒸馏提纯,在降温过程中使溶液中的TPA以加合结晶的形式分离出来,然后对加合结晶产物烘干,使TPA分离出来,实现TPA的回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值滴定分析了回收产物的基团、纯度和酸值等。当蒸馏温度为164 ℃、烘干温度为105 ℃时,回收的TPA产品纯度接近于标准试剂,酸值达到了标准试剂的96.82%。研究表明:烘干温度对回收产物TPA有较大的影响,采用DMF溶剂通过加合结晶能够有效地回收碱减量废渣中的TPA。
2014 Vol. 35 (10): 67-0 [摘要] ( 621 ) [HTML 1KB] [ PDF 1004KB] ( 636 )
72 孙段冰 吴明华 孙晓芳
端丙烯酰基聚硅氧烷合成及其对聚丙烯酸酯的改性
以双端氨丙基聚硅氧烷和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为原料,分别与丙烯酰氯酰化反应,合成双端丙烯酰胺基丙基聚硅氧烷(diAAp-PDMS)和双端丙烯酰氧基丙基聚硅氧烷(diAOp-PDMS),并将其用于改性聚丙烯酸酯胶乳的合成。研究了合成因素对各自产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改性有机硅单体合成产率及其改性胶膜和涂料印花性能。结果表明:与丙烯酰氯酰化反应,双端氨丙基聚硅氧烷活性明显高于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相对于diAOp-PDMS,diAAp-PDMS合成产率高;改性胶膜疏水性高,断裂强度低,断裂延伸率大,断裂功略大;改性胶乳印花织物干、湿摩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以上,手感柔软,其涂料印花性能总体优于diAOp-PDMS。
2014 Vol. 35 (10): 72-0 [摘要] ( 332 ) [HTML 1KB] [ PDF 1809KB] ( 823 )
79 王平 赵昱 田安丽 谭颖 付少海
复配分散剂对分散染料红60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
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了超细分散染料红60,研究了聚苯乙烯马来酸酯化物(PSMA)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协同作用对分散染料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SMA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207nm,而采用PSMA与AE复配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166nm,且分散速率常数从-2.88提高到了-3.48。性能对比发现,采用PSMA/AE复配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热稳定性较PSMA提高了6%,离心稳定性提高了4%。对涤纶织物染色发现,PSMA/AE复配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和匀染效果明显优于PSMA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
2014 Vol. 35 (10): 79-0 [摘要] ( 389 ) [HTML 1KB] [ PDF 1532KB] ( 665 )
85 戴细春 高梅 殷珉扬 王祥荣
应用草酸的天然染料印花织物白地上媒染剂的去除
为了探寻一种能去除天然染料印花加工织物白地上媒染剂的方法,研究了以草酸为去除剂去除铁媒染剂的可行性。通过测试流变性分析了草酸对合成龙胶糊的影响,通过测试织物白度和强力探讨了汽蒸温度、时间、湿度和草酸用量等不同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草酸对合成龙胶糊料的流变性没有太大的影响;草酸可较好的去除白地处残留的铁离子媒染剂;最佳条件为:草酸的最佳用量为0.35~0.40%,汽蒸温度100℃,湿度100%,汽蒸时间8min。
2014 Vol. 35 (10): 85-0 [摘要] ( 571 ) [HTML 1KB] [ PDF 1046KB] ( 387 )
90 欧康康 董霞 李富强 唐文君 何瑾馨 姚金龙 向中林
纳米粒子在棉织物液氨易护理整理中的应用
将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添加到马来酸-衣康酸(MA-IA)易护理整理液中整理液氨处理棉织物,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白度和表面形态;分析其与柔软整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均能够提高易护理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并且不影响织物的白度;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进入到棉纤维内部的程度不同是引起织物易护理性能差异的原因;30nm的SiO2会降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撕破强力,1.5nm的水溶性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则可以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而对撕破强力没有显著影响;质量浓度为60g/L的MA-IA易护理整理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OSS后整理液氨织物,再用质量浓度为20g/L的柔软剂整理,能够获得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易护理棉织物。
2014 Vol. 35 (10): 90-0 [摘要] ( 336 ) [HTML 1KB] [ PDF 1619KB] ( 483 )
96 许长海 靳子昂 陈文华
荧光增白纺织品的白度评价
白色在CIELAB颜色空间中仅占约3%,但在人类生活中却极为重要。许多纤维材料含有天然或后续加工中形成的黄色杂质,严重影响其白度,需用进行化学漂白和荧光增白前处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研究人员基于白度视觉评估开发出白度指数公式,用于白度的仪器测量。但实践中发现,仪器测量方法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进行白度评估,而在测量荧光白度时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主要讨论荧光增白纺织品白度的视觉评估与仪器测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影响荧光增白纺织品仪器测量白度的可能因素;提出了优化白度的视觉评估与仪器测量之间相关性的可行性方案,以提高荧光增白纺织品仪器测量白度的准确性。该文对于深入开展有关荧光增白纺织品仪器测量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4 Vol. 35 (10): 96-0 [摘要] ( 702 ) [HTML 1KB] [ PDF 1057KB] ( 388 )
100 刘素琼 高卫东 梁惠娥
以我国遗存绞缬物为对象的传统扎染技艺研究
本文归类整理了我国已公开发表与出版的绞缬遗存物,从中选取出28个有效研究案例,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色、形、艺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分析研究。通过多角度的深度剖析,总结出了我国传统扎染在艺术形态上喜用几何造型、规则构图;色彩上喜用红色、黄褐色系,以及和谐的色彩对比效果;工艺方法上喜用捆扎“点粒”造型为主的典型特征。
2014 Vol. 35 (10): 100-0 [摘要] ( 315 ) [HTML 1KB] [ PDF 1046KB] ( 454 )
服装工程
105 钱露露 王宏付 胡潮江
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上衣后片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系统(德国VITUS SMART XXL)对200名随机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人体测量,获得与人体背部结构的有关数据,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不同的背部形状(主要是肩胛骨形状)进行聚类,然后在人台上建立不同形状的肩胛骨形状模型,以此进行立体裁剪,得出人体背部纸样,通过测量每个样板的增量,分析考察不同肩胛骨高状态下衣片省量的增加以及重要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其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对特殊体型的成衣样板结构修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4 Vol. 35 (10): 105-0 [摘要] ( 401 ) [HTML 1KB] [ PDF 1215KB] ( 467 )
110 陈研 张旭
近代民间双襟形制服装裁剪与缝制工艺复原
近代民间服饰衣襟形制多样,其中以大襟、对襟形式最为常见。作为大襟异化形态的双襟形制服装比较少见。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相关馆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襟形式、系结方式等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南通民间服饰工艺传人的调研,对制作近代双襟服装的材料和制作双襟服装的裁剪工艺流程以及缝制工艺,逐一进行记录、复原、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其十字裁剪和缝制工艺上的一些巧妙的处理手法。
2014 Vol. 35 (10): 110-0 [摘要] ( 876 ) [HTML 1KB] [ PDF 1399KB] ( 482 )
机械与器材
116 于永民
络筒机自动循迹坐车的研制
本文设计了一种络筒机自动循迹人坐小车,小车采用独立结构与主机完全脱开,用蓄电池作为电源、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直接驱动;通过安装的光电检测器,自动寻找地面上所划的油漆标线,用电子差速方式控制各个车轮的转速,完成小车的转向控制,使小车自动沿着油漆标线向前运行;由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部分,控制器具有变频效果,可以调节运行速度;小车脚踏脚操纵,控制小车的启动、调速、制动、前进、后退。不但适用于络筒机,同时适用于捻线机、并纱机等其他工种挡车工人摆纱、巡检和操作使用。
2014 Vol. 35 (10): 116-0 [摘要] ( 333 ) [HTML 1KB] [ PDF 1095KB] ( 565 )
121 王卫华 冯志华 谭保辉 董腾中 陈亮 刘帅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流场特性分析与纬纱牵引实验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喷气织机辅助喷嘴的流场特性,本文利用三维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辅助喷嘴流场的三维模型,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辅助喷嘴引纬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供气压力条件下辅助喷嘴出口射流中心线上的速度曲线。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实验获取了不同供气压力条件下各种辅助喷嘴出口气流流速中心线上不同位置的速度值,并将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数据的速度变化总体趋势与数值模拟得到的速度曲线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验证了运用Fluent对辅助喷嘴引纬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分别以两种辅助喷嘴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类纬纱的牵引作用进行实验测试。结论表明:单孔辅助喷嘴具有射流强度大、稳定性高、集束性好等特性。
2014 Vol. 35 (10): 121-0 [摘要] ( 277 ) [HTML 1KB] [ PDF 1888KB] ( 514 )
129 吴晓光 张弛 朱里 张成俊 付军
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的关键技术与试验模型
为了解决传统织针机械编织效率过低,能耗较高的问题,基于提花圆机技术,提出新的磁悬浮式驱动织针原理,通过对磁悬浮驱动织针运动轨迹的分析及仿真,得出织针运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曲线,并通过对系统建模,得到电磁、永磁织针之间的作用力关系。设计并完善驱动装置,基于实际E24针织提花机研究对象,验证磁悬浮驱动织针装置的编织效果。实验证明:基于新型磁悬浮方式织针编织,编织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近17%左右,同时编织工艺和轨迹得到优化。关键词: 磁悬浮式驱动织针;选针关键技术;编织机构;以电代机;试验模型
2014 Vol. 35 (10): 129-0 [摘要] ( 394 ) [HTML 1KB] [ PDF 1895KB] ( 433 )
136 曹清林 刘莉萍 刘志刚 朱晓宏 黄骏
多轴向经编机复合针缝缀工艺及运动解析
分析了多轴向经编机复合针对纱线层绑缚(缝缀)的工艺过程及需要满足的运动要求,复合针的运动包括上下直线运动和前后直线运动,并分析了这些运动要求可由平面多连杆机构实现。研究了纱线层牵拉速度、牵拉辊转速与绑缚节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研制多轴向经编机复合针运动装置打下基础。
2014 Vol. 35 (10): 136-0 [摘要] ( 327 ) [HTML 1KB] [ PDF 910KB] ( 463 )
管理与信息化
141 朱广舟 李晓久
服装二维裁片虚拟模拟技术
在三维服装虚拟缝合及试衣过程中,服装2-D裁片虚拟模拟是关键技术之一。应用服装CAD软件绘制服装纸样并存储成DXF格式,通过DXF文件接口程序将纸样载入系统。采用正则栅格法对裁片进行四边形剖分,连接四边形对角线完成对2-D裁片的三角网格化。以三角形顶点为质点、三角形边为弹簧,构建裁片质点-弹簧模型,通过模型受力分析、数值求解完成对2-D裁片的虚拟模拟。以男士背心为例,通过裁片网格剖分实验验证正则栅格法的有效性;同时完成对背心裁片自然下落于桌面和背心虚拟缝合效果模拟。
2014 Vol. 35 (10): 141-0 [摘要] ( 330 ) [HTML 1KB] [ PDF 1195KB] ( 888 )
146 薛宇飞 陈雁
服装入库作业的分析与仿真
入库作业一直是困扰着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的首要问题,往往存在着人员工作强度大、入库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服装企业仓储入库作业为研究对象,对服装企业的入库作业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仓储入库中从货物到达至装箱入库的流程,以及入库作业的特点和要求,讨论了入库作业的步骤。本研究还应用Arena仿真技术对入库作业进行模拟,得出入库作业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模型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本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服装企业入库作业的管理。
2014 Vol. 35 (10): 146-0 [摘要] ( 404 ) [HTML 1KB] [ PDF 978KB] ( 498 )
150 丛洪莲 李秀丽
基于纹理合成的提花绒类织物仿真
为了在计算机中实现提花绒类针织物的模拟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合成的提花绒类织物仿真方法。通过对纹理图像特征的了解,得出了提花绒类织物的纹理特征;接着,深入研究了纹理合成算法的模型及原理;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了提花绒类织物的模拟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提花绒类织物的模拟流程,并提出了基于纹理增长和纹理填充的提花绒类织物纹理合成算法;最后,介绍了提花绒类织物的仿真步骤,并展示了提花绒类织物的仿真结果。
2014 Vol. 35 (10): 150-0 [摘要] ( 334 ) [HTML 1KB] [ PDF 1665KB] ( 375 )
综合述评
156 孔海燕 何吉欢
气泡静电纺丝工艺与装置研究进展
气泡静电纺丝技术是基于蜘蛛纺丝原理与气泡动力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纺丝技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介绍气泡静电纺丝技术以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气泡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气泡静电纺丝原理、纺丝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气泡静电纺丝装置的纺丝原理与优势三方面。特别是气流气泡纺丝技术,利用气流代替高压静电的作用进行纺丝,更安全、简便、节能。气泡纺丝纤维形貌、成型机理、应用以及产业化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则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2014 Vol. 35 (10): 156-0 [摘要] ( 425 ) [HTML 1KB] [ PDF 1983KB] ( 561 )
163 李秀红 宋天丹 陈志远 刘月星 何红 张有忱 刘勇
静电纺丝的模式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静电纺丝模式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其中常规纺丝模式包括 “点-板”、“线-板”、“板-板”静电纺丝;高效纺丝模式包括“多喷头”、“无喷头”静电纺丝;特殊纺丝模式包括“同轴”、“近电场”、 “离心”静电纺丝。对各模式的纺丝特点、技术优缺点、适用性等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可为静电纺丝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4 Vol. 35 (10): 163-0 [摘要] ( 512 ) [HTML 1KB] [ PDF 1463KB] ( 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