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8卷 第01 期 刊出日期:1987-01-15
    目次
    X型活性染料母体结构与其在丝绸上染色性能的关系
    吴祖望;杨凌霄;林莉
    纺织学报. 1987, (01):  5-9. 
    摘要 ( 575 )   PDF (377KB) ( 2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研究了20个X型活性染料和活泼氯原子被甲胺基取代的7个相应的酸性染料在中性介质中染丝绸的性能。高反应性的染料和带2或3个磺酸基的染料母体,有较好的上染速率和固色率。
    胶辊改革过程中几个注意问题
    翁晓明
    纺织学报. 1987, (01):  9-9. 
    摘要 ( 528 )   PDF (98KB) ( 2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近年来,棉纺厂对胶辊的硬度、套差、表面涂料、用油以及胶辊铁壳结构与成纱条干CV%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讨论如下。
    全国兔毛产品及加工工艺学术讨论会
    郑秀实
    纺织学报. 1987, (01):  10-10. 
    摘要 ( 519 )   PDF (116KB) ( 1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全国兔毛产品及加工工艺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8~13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毛麻学组邱元龙同志主持,与会代表来自全国71个单位,共115名。会议的文章以大会宣讲和分组介绍的方式进行。现将主要讨论情况叙述如下。纤维组:(1)关于兔毛类型,认为兔毛应该根据长度、粗腔毛、细毛率分类,并希能迅速订出标准;
    苧麻混纺针织物研究
    吴鸿
    纺织学报. 1987, (01):  11-15. 
    摘要 ( 482 )   PDF (415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绉类苧麻混纺针织物、棉麻丝光烧毛针织物及变性色落麻再纺和应用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原料处理,织物组织结构,整理工艺,织物服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问题。
    CZ-4型自动双圆盘理筒管机
    刘正宪;陈治鸣
    纺织学报. 1987, (01):  15-16. 
    摘要 ( 621 )   PDF (160KB) ( 2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我厂在调研国内各种类型理筒管机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自控式高效能CZ-4型自动双圆盘理筒管机。现将该机的情况叙述如下。
    毛羽仪数字处理系统
    鲍力民;牛遇荣
    纺织学报. 1987, (01):  17-19. 
    摘要 ( 634 )   PDF (208KB) ( 2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阐述了配置在国产毛羽仪上的数字处理系统.此系统不仅使国产毛羽仪的数据记录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功能开发,求得了毛羽的长度变异曲线;单位纱长内毛羽根数分布及在某一毛羽长的范围内毛羽根数分布等数据,为探讨纱上毛羽的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和织造工艺、布面质量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FS1摩擦纺纱机在杭州通过鉴定
    吕金潭
    纺织学报. 1987, (01):  20-20. 
    摘要 ( 547 )   PDF (101KB) ( 1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纺织工业部于1986年9月13~16日在杭州召开了“尘笼纺纱设备、工艺和产品研究”鉴定会,杭州市纺织科学研究所研制的FS1摩擦纺纱机通过了技术鉴定。经有关专家考核认为:该机性能已达到国际上同类机台的水平,是国内首次自行设计研制成
    弹性喷胶棉技术鉴定会
    郑秀实
    纺织学报. 1987, (01):  20-20. 
    摘要 ( 511 )   PDF (101KB) ( 1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1986年10月5~6日由浙江省经计委委托省二轻局在宁波市慈溪县周巷镇宁波弹力絮棉厂召开了弹性喷胶棉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外22个单位的36名代表。会议听取了弹性喷胶棉的技术总结和省纺织品测试中心对弹性喷胶棉质量的测定报告;用户厂代表介绍了使用弹性喷胶棉制成的服
    高强材料织带经筒通过技术鉴定
    郑秀实
    纺织学报. 1987, (01):  20-20. 
    摘要 ( 414 )   PDF (101KB) ( 1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上海市橡胶工业公司于1986年9月19日在上海召开了高强材料织带经筒技术鉴定会。该产品是由上海橡胶制品八厂和上海沪光衬衫厂共同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成功的。它减少了木质经简易损及铝合金经筒易碎裂的现象。它具有耐用,变形小,抗冲击性能好,不易起毛,自身重量轻,轧孔内壁光洁,工作时
    网络混纤丝蠕变时的束缚行为
    蒋蕙钧;单小红
    纺织学报. 1987, (01):  21-24. 
    摘要 ( 621 )   PDF (390KB) ( 2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先分析了无网络点时,混纤丝及其各纤维组分的蠕变行为,认识到混纤丝的蠕变行为系处于各组分的蠕变行为之间。相应的蠕变参量不仅和纤维有关,而且也和混纤比有关。在网络了的混纤丝上,当发生蠕变时,各纤维组分的应力比例将要改变,这种变化的趋向可以用蠕变参量α、β、γ、来加以说明,这些参量可用于量度网络点对混纤丝蠕变行为的作用程度。
    茧丝聚集态结构与蚕茧性能关系的探讨
    盛家镛
    纺织学报. 1987, (01):  25-28. 
    摘要 ( 637 )   PDF (341KB) ( 2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试方法,对不同性能蚕茧的茧丝聚集态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质茧的丝素聚集态结构排列密实,有序,结晶度高于劣质茧丝素。提高丝素的结晶度,有利于茧丝强力和茧的解舒率提高;劣质茧比优质茧的丝胶聚集态结构紧密,结晶度亦较高,导致丝胶膨润溶解性下降,这是劣质茧解舒差的内在原因之一。
    经编加工纱线粗度上限的分析
    孙锋
    纺织学报. 1987, (01):  29-33. 
    摘要 ( 570 )   PDF (369KB) ( 3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编加工纱线粗度的上限由脱圈阶段和退圈阶段共同决定。影响经编加工纱线粗度上限的因素有原料的种类和性质、根数、卷装容量和纱线的质量,以及机号、织针类型、经编穿纱等。
    SJP-1型卜氏束纤维强度仪
    宋钧才
    纺织学报. 1987, (01):  34-35. 
    摘要 ( 591 )   PDF (159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叙述了SJP-1型卜氏束纤维强度仪的研制概况和基本原理;并对试样夹头、主滑道、滑锤等关键部件的要求及其解决办法作了介绍;最后说明仪器的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标准规定的要求及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小踵趾差盖板的试验分析
    魏宗升
    纺织学报. 1987, (01):  36-39. 
    摘要 ( 721 )   PDF (301KB) ( 2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0.56毫米小踵趾差并加磨3毫米小平面的盖板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介绍了加工方法和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说明,梳棉机采用小踵趾差盖板是加强分梳的有效措施之一。
    浆纱的再粘现象及其克服方法
    朱明高
    纺织学报. 1987, (01):  40-41. 
    摘要 ( 768 )   PDF (177KB) ( 2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浆纱的再粘现象作了分析,认为引起浆纱再粘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浆料本身的性能,分析了目前克服再粘现象的方法,提出以共混浆料克服再粘现象,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涤棉纬长丝仿绸织物的设计和试制
    金壮
    纺织学报. 1987, (01):  42-43. 
    摘要 ( 567 )   PDF (176KB) ( 2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涤棉纬长丝仿绸织物仿绸感强,轻薄滑爽,手感柔软,挺括免烫,易洗快干,是流行的仿绸新产品之一。该织物制成的衬衫与西装配套,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一、原料选择1.涤纶长丝和涤棉混纺纱交织涤纶长丝织物可进行碱减量仿绸整理,使织物具有强烈的丝状手感。它的主要缺点
    涤锦网络丝仿毛织物的染整工艺探讨
    张弘
    纺织学报. 1987, (01):  44-45. 
    摘要 ( 602 )   PDF (173KB) ( 2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在广泛开发仿毛织物新品种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品种——涤锦网络丝仿毛织物,利用分散染料对涤纶和锦纶两种纤维不同的上染效果,产生双色效应,能与色织物媲美,富有立体感,仿毛效果好,手感柔软,弹性优良。同时,这两种纤维经摩擦后各自产生相反电荷(涤纶带负电,锦纶带正电),故织物的静电现象减弱,不易起毛起球。
    梳棉机大漏底鼻端改进试验
    冯文斌
    纺织学报. 1987, (01):  45-45. 
    摘要 ( 771 )   PDF (88KB) ( 1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梳棉机传统的大漏底是固定式,我们把它改成活络微量可调式。如图1所示,在大漏底边铁上加装4×32毫米铁板B,E、A是微量调节铅皮板,C是固紧螺母。E用锡焊牢在大漏底鼻端下(第4点处)。另外,在A调节铅皮板上开长方形眼子,调节好后捻紧螺
    制浆工艺对粘胶制备的影响
    宗有久;郭吉如
    纺织学报. 1987, (01):  46-48. 
    摘要 ( 566 )   PDF (247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不同制浆工艺及制浆工艺的波动对浆粕品质的影响;对粘胶制备过程中的碱纤维素生成、纤维素的黄酸化等一系列化学加工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生产实践提出了改善浆粕加工性能的措施。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召开1986年提高产品质量综合性学术年会
    郑秀实
    纺织学报. 1987, (01):  48-48. 
    摘要 ( 522 )   PDF (103KB) ( 1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于1986年10月6日~11月9日连续召开毛麻、棉纺、丝绸、化纤、纺机、印染、原料、试验、棉织、针织、巾被、微电子、色织、企管T.Q,C等有关提高产品质量的综合性学术年会。这次年会是贯彻1986年初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的决议,根据上海市纺织工业的形势和任务,密切配合行政,狠抓当前产品质量的一次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锁相环路在化纤纺丝机变频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徐银泉
    纺织学报. 1987, (01):  49-52. 
    摘要 ( 605 )   PDF (308KB) ( 2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简述了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化纤纺丝机变频调速系统中应用的锁相环路线路及其达到的效果。实践表明,它解决了涤纶长丝高速纺丝变频电源的频率稳定度问题。
    台车上架空添纱针织物的编织
    徐梅君
    纺织学报. 1987, (01):  53-56. 
    摘要 ( 661 )   PDF (349KB) ( 3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台车成圈机件安装的灵活性、组织结构的可变性等特点,探讨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架空添纱纬乎组织(简称架空组织),并参与复合编织,从而研制出多种单面复合组织的架空添纱针织物。
    微机财务管理系统
    徐一新
    纺织学报. 1987, (01):  57-57. 
    摘要 ( 510 )   PDF (419KB) ( 1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财务部门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中枢,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实现财务管理电脑化是必然趋势。本系统适合上海纺织行业财务现状和流程,具有输入凭证数据与输出各种报表格式符合统一的财务规程、操作方便易学、自动生成转帐凭证、内外数据共享等特点,在上海纺织行业中有一定的通用性。
    SAQ-1有机硅抗菌防霉剂通过鉴定
    邓洪光
    纺织学报. 1987, (01):  61-61. 
    摘要 ( 708 )   PDF (107KB) ( 2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上海树脂厂研制的SAQ-1有机硅抗菌防霉剂,由上海市化工局主持,于1986年9月22~23日在苏州市通过了技术鉴定。SQA-1有机硅抗菌防霉剂既是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又是国家“七五”星火项目之一。它是以有机硅树脂为媒介的阳离子季胺盐型防霉剂,能与水、醇、醚、四氯化碳等溶剂以任意比例相溶,能有效
    我国丝织机技术改造和措施探讨
    程起时
    纺织学报. 1987, (01):  62-64. 
    摘要 ( 488 )   PDF (270KB) ( 1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正> 一、概况自1895年Northrop发明自动换纡织机以来,这种织机保持了其经济上的优越性约50年,在1950年Sulzer应用Rossman的投射引纬原理制造了样机以后的30年中,各种无梭织机发展迅速。到1970年无梭织机的技术发展到一个高峰,引纬速度突破每分钟千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