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15
    纤维材料
    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低聚物的提取及其表征
    王勇军 陈世昌 刘梅 曾卫卫 吕汪洋 张先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2018, (11):  1-7.  doi:10.13475/j.fzxb.20180105307
    摘要 ( 975 )   PDF (1380KB) ( 4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MW-PET)中低聚物的成分和含量及其对HMW-PET结晶和热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萃取法和沉淀法对纤维级PET、液相增黏和固相增黏HMW-PET产品及过程样中的低聚物进行提取,并借助超高效聚合物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低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法可快速分离不同工艺产品中的低聚物,得到的低聚物种类较齐全;而萃取法准确性较高,重复提取偏差控制在3% 以内;不同工艺制备的HMW-PET产品低聚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萃取的低聚物在246.6、310.7 ℃附近出现吸热峰,其中环状三聚体含量最高;纤维级PET 及HMW-PET经提取后冷结晶温度均升高,但纤维级PET 熔融焓降低,而HMW-PET熔融焓升高。

    丝素蛋白的磷酸化及其仿生矿化膜的制备
    周倩 袁久刚 李澜 王平 王强
    纺织学报. 2018, (11):  8-13.  doi:10.13475/j.fzxb.20180101606
    摘要 ( 719 )   PDF (2724KB) ( 3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功能性丝素基仿生矿化材料,将丝素蛋白通过三聚磷酸钠(STP)磷酸化,从而在仿生矿化过程中促进钙离子吸附,利于更多的钙磷酸盐的形成和沉积。探究了体系中pH 值和三聚磷酸钠用量对丝素磷酸化的影响,分析了磷酸化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热性能、粒径及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磷酸化丝素为原料制备冻干丝素膜,采用交替矿化法,在其表面沉积形成羟基磷灰石(HA);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 射线光谱仪,评价了矿化膜表面结构形态和钙、磷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pH 值为10 和 STP 质量为0.24 g 条件下,磷转移量达到67.1%,且磷酸化丝素膜对阳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力学性能较空白样略有下降;经交替仿生矿化处理后,磷酸化丝素膜表面沉积的羟基磷灰石较空白样结构更规整。

    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王宗乾 杨海伟 汤立洋 李长龙
    纺织学报. 2018, (11):  14-19.  doi:10.13475/j.fzxb.20180103307
    摘要 ( 970 )   PDF (2624KB) ( 2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离子液体共溶法对所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分别溶解脱胶蚕丝和聚乙烯醇粉末,然后将2 个溶解体系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后倒入成膜器,经甲醇浸泡去除[Amim]Cl 后自然风干成膜。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接触角仪、紫外灯耐气候试验箱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Amim]Cl 共溶法成膜可提高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组分的相容性,成膜过程中丝素蛋白组分向膜的表面迁移,并主要以Silk II构象存在;随着复合体系中丝素蛋白配比的增加,复合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膜的亲水性能提升,同时还加速了复合膜的光老化进程。

    卟啉接枝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光敏抗菌性能
    董建成 葛孝栋 王清清 魏取福
    纺织学报. 2018, (11):  20-26.  doi:10.13475/j.fzxb.20180104507
    摘要 ( 848 )   PDF (2031KB) ( 1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在细菌纤维素(BC)表面接枝卟啉制备了一种光敏抗菌材料。首先将二醛细菌纤维素浸渍在高碘酸钠(NaIO4 )中制备得到二醛细菌纤维素(BC-CHO),然后利用还原胺化反应在BC-CHO表面接枝乙二胺(EDA),最后共价接枝活化的原卟啉(PpIX)合成得到乙二胺化细菌纤维素原卟啉纤维膜。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膜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醛细菌纤维素表面成功地接枝了氨基间隔臂乙二胺和PpIX;随着NaIO4 浓度的提高,BC-CHO 醛基含量逐渐提高,热分解温度逐渐降低,晶体结构逐渐发生转变;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次抗菌率可达到98%,经过5次酒精洗涤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纺织工程
    双通道环锭数码纺混色纱的结构及其性能
    贺玉东 薛元 杨瑞华 刘曰兴 张国清
    纺织学报. 2018, (11):  27-32.  doi:10.13475/j.fzxb.20180100106
    摘要 ( 717 )   PDF (8780KB) ( 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生产混色纱时纤维混合工序复杂,车间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新方法,可实现纺纱和纤维混合的同步进行。研究了通过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设计了以10%为梯度的混色纺纱方案,制备了5 种纯色纱和90 种混色纱,运用 Photoshop 软件预先对混色纱的色彩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对混色纱的结构、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通道环锭数码细纱机通过调控色纤维混纺比可制备色彩变化的混色纱;由于牵伸、加捻方式的原因,2 种色纤维中随着其中任一种纤维所占比例的提高,混色纱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 种色纤维比例接近或相等时,混色纱的断裂强度高于纯色纱。

    显微投影法测定棉/苎麻混纺比的不确定度评定
    巫莹柱 梁家豪 范菲 李孔兰 杜婷 单颖法
    纺织学报. 2018, (11):  33-37.  doi:10.13475/j.fzxb.20171008705
    摘要 ( 587 )   PDF (2531KB) ( 1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定依据 FZ/T 30003—2009《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显微投影法》测定棉/苎麻混纺比的准确性,分析了测试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对棉/ 苎麻纤维平均直径、根数、切取长度、密度4 个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同时,探讨了标准中约除的棉、麻纤维切取长度对混合纤维含量测试精度的影响,发现忽略长度差异会造成0.8%的检测误差。结果表明:参照 FZ/T 30003—2009 测定棉/ 苎麻混纺比时,由平均直径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密度引入的最小;为提高检测效率,在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忽略棉、麻纤维切取长度的差异。

    纱罗组织对芳纶织物交织阻力的影响
    KHAN Monir MUHAMMAD Ali 方小银 周熠
    纺织学报. 2018, (11):  38-44.  doi:10.13475/j.fzxb.20171202207
    摘要 ( 581 )   PDF (1683KB) ( 1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增强芳纶机织物的纬纱交织阻力,将纱罗组织和平纹组织结合,以提升纬纱对横向抽拔作用的抵御能力。通过准静态纱线抽拔试验发现:在交织阻力位移曲线的退屈曲区内,纬纱的最大交织阻力和经纬纱屈曲交换程度密切相关;在黏滑区内,曲线呈现出一种震荡衰减趋势;纱线所受的交织阻力和被抽拔纱线根数几乎呈线性关系;同时抽拔2 根、3 根和4 根纱线的最大交织阻力对比于单纱抽拔的最大交织阻力的增幅分别是160% 、289% 和 389% ;纱罗组织的引入,有效增强了经纱对纬纱的握持性能。单纱抽拔试验结果表明,平纹/纱罗复合结构织物的纬纱所受最大交织阻力比平纹结构增加约20% 。多纱抽拔试验结果表明,交织阻力的最大增量约为65% 。

    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抗低速冲击性能
    徐婉丽 常玉萍 马丕波
    纺织学报. 2018, (11):  45-49.  doi:10.13475/j.fzxb.20180105105
    摘要 ( 593 )   PDF (1248KB) ( 1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发具有不同负泊松比效应的经编间隔织物,对5 种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试样进行落锤冲击实验,通过冲击载荷与时间和位移的关系曲线分析5 种织物在低速冲击载荷下的形态变化和能量吸收性能,研究负泊松比织物在低速冲击下的能量吸收性能与负泊松比值及初始冲击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的能量吸收性能随织物负泊松比值的增大而提高,织物的能量吸收性能越好,耐冲击性能也越好;初始冲击能量的大小也会影响织物的能量吸收速率和耐冲击性能,初始冲击能量越高,织物的耐冲击持久性越差,但对织物总的能量吸收影响不大。

    碳纳米管/聚合物温差发电复合纺织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谢娇 王家俊 俞秋燕 KHOSO Nazakat Ali 赵佳佳
    纺织学报. 2018, (11):  50-55.  doi:10.13475/j.fzxb.20180103206
    摘要 ( 845 )   PDF (4557KB) ( 4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得到一种新型的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织物,通过聚(3,4?乙烯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将 碳纳米管(CNTs)均匀分散,采用浸渍烘干法,制备 CNTs/PEDOT/PSS 温差发电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仪表征了该温差发电复合纺织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晶情况,测试了不同质量分数 CNTs 下的 Seebeck 系数、 电导率和热导率,通过计算热电优值讨论了其热电性能,并研究了透湿性、折皱回复性等服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 CNTs 质量分数的增加,Seebeck 系数和电导率增大,热导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热电优值增加,热电性能逐渐增强,透 湿性稍有下降,折皱回复性得到提高;在CNTs 质量分数为0.4% 时,热电优值达到2.99 ×10-9。

    废纺再生毡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刘春丽 陈慰来 梁佳琦
    纺织学报. 2018, (11):  56-60.  doi:10.13475/j.fzxb.20170904506
    摘要 ( 713 )   PDF (2747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废旧纺织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废旧纺织品经机械处理后得到的回收涤纶、回收麻纤维及低熔点涤纶短纤为原料,采用梳理成网与热风黏合联合工艺,制备再生毡基材料,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厚度、面密度、蓬松度、力学性能、保温性和透气性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回收麻纤维、回收涤纶和低熔点涤纶短纤质量比为15:40:45,温度为180 ℃,时间为8 min,压力为200 N。结果表明:再生毡基材料的厚度为7~10 mm,面密度为300~450 g/m2 ,蓬松度为15~30 cm3/g,透气率为900~1100 mm/s;该再生毡基材料可用于汽车内饰和其他功能性材料的基材。

    高强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的耐久性能
    邓宗才 董智福
    纺织学报. 2018, (11):  61-67.  doi:10.13475/j.fzxb.20180102707
    摘要 ( 550 )   PDF (1303KB) ( 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高强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HPP)的耐老化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采用热氧老化、酸与碱腐蚀液和纯水浸泡等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化学环境对其耐久性的影响,将其与普通聚丙烯土工布(PP)耐久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样品在热氧化温度为110、120、130 ℃条件下处理25 d 时, HPP 土工布质量保留率分别为 99.06%、98.85% 和 98.10%; PP 土工布质量保留率分别为98.89%、98.78% 和 97.78%; HPP 土工布纵向断裂强度保留率分别为75.00%、67.25% 和 64.71%,PP 土工布纵向断裂强度保留率分别为 72.15%、65.56% 和 54.00%。在 3 种不同液体处理下HPP 土工布的强度损失率均未超过5.00%,表明 HPP 土工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水浸泡性。通过Arrhenius 定理拟合出 HPP 土工布热氧反应速率表达式,预测出 HPP 土工布使用 50a 后的强度保留率为27.30%。

    染整与化学品
    季铵阳离子型接枝淀粉浆料的浆膜性能
    张朝辉 徐珍珍 徐文正 李伟
    纺织学报. 2018, (11):  68-72.  doi:10.13475/j.fzxb.20180203505
    摘要 ( 508 )   PDF (1224KB) ( 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通过调整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TC)和酸解淀粉(ATC)的质量比,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接枝淀粉(S-g-PATC)。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ATS和S-g-PATC 进行分子结构表征,研究了S-g-PATC 的膨胀度和浆膜的力学性能、结晶度、吸湿率、水溶速率。结果表明:用季铵阳离子对淀粉接枝变性可增大淀粉的膨胀度,降低浆膜的结晶度,提高浆膜的吸湿率和水溶速率;用季铵阳离子对淀粉接枝变性可提高浆膜的韧性,改善淀粉浆膜“硬而脆”的属性和淀粉浆料的退浆性能;当接枝率由2.8%增加到10.6%,S-g-PATC 浆膜的断裂伸长率由2.56%增加到3.92%,而浆膜断裂强度则由28.04MPa 减小到24.27MPa。

    芳纶纤维的冷等离子体处理及其老化性能
    张美玲 沈忆文 王瑞 李先锋 郑广伟
    纺织学报. 2018, (11):  73-78.  doi:10.13475/j.fzxb.20180103406
    摘要 ( 638 )   PDF (4349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黏结性,采用氮气冷等离子体技术对芳纶纤维进行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接触角测量仪观察和分析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表面润湿性及表面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处理后24 h内,纤维表面粗糙度提高,C 含量减少,N 和 O 含量增加,接触角由疏水转变为亲水,表面能增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纤维表面粗糙度保持不变,非极性基团C—C 和C—H 含量增加,极性基团C—N、C—O 和NH—CO 含量减少,表面能降低,接触角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放置28 d 后,接触角比未处理纤维降低了27.8°,表面能提升了87%,表明冷等离子体对表面的刻蚀和改性是永久的。

    互穿聚合物网络温敏凝胶对棉织物液态水分传递的影响
    王勃翔 刘丽 路艳华 李金华 张松 汪刘才 韩思杰 刘禹辰
    纺织学报. 2018, (11):  79-84.  doi:10.13475/j.fzxb.20171203806
    摘要 ( 374 )   PDF (2269KB) ( 1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高分子凝胶在纺织品改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方法,制备了一种IPN 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凝胶;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IPN 凝胶为改性剂,采用二浸二轧法获得改性棉织物,以提高棉织物的液态水分传递能力。研究了不同质量增加率对改性棉织物的透湿性以及液态水分传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IPN 凝胶牢固附着在棉纤维表面,且改性棉织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4.45℃;温度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时,高质量增加率的改性棉织物透湿性显著提高;改性棉织物对液态水分具有较强的单向传递能力,高质量增加率的改性棉织物液态水分传递能力较好;IPN凝胶可显著改善棉织物的透湿和液态水分传递能力。

    羊毛生物酶联合防毡缩整理
    张淑梅 姬春林 殷秀梅 潘峰 毛鑫磊
    纺织学报. 2018, (11):  85-90.  doi:10.13475/j.fzxb.20170708807
    摘要 ( 649 )   PDF (3716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的氯化法羊毛防毡缩技术对环境污染严重,单一蛋白酶防毡缩整理技术效果不理想,一浴两步酶处理法工艺流程长、强力损伤大等问题,采用蛋白酶与生物酶活化剂联合组成的混合溶液协同对羊毛进行一浴一步浸轧处理,实现羊毛的生态快速无氯防毡缩整理。选用三羧基乙基膦分别与蛋白酶8.0 T、蛋白酶2.5 L、蛋白酶16 L组成的混合溶液对羊毛纤维进行处理,测试处理后羊毛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毡缩球密度,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处理后羊毛鳞片层的形貌。结果表明,三羧基乙基膦分别与3 种蛋白酶联合处理羊毛的防毡缩效果均显著,且蛋白酶16 L 的防毡缩效果为最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蛋白酶16 L 质量浓度为1.8 g/L,三羧基乙基膦质量浓度为1.0 g/L,处理温度为50 ℃,处理时间为2 min。

    二氧化钛负载聚酯织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周存 李叶燃 马悦 王闻宇 金欣 肖长发
    纺织学报. 2018, (11):  91-95.  doi:10.13475/j.fzxb.20171204505
    摘要 ( 654 )   PDF (1971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印染废水的降解问题,采用同质涂层法将氮掺杂二氧化钛粉末负载于聚酯(PET)织物上。研究了氮掺杂二氧化钛负载PET织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及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氮掺杂二氧化钛负载PET织物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经过150 min的太阳光照射后,放有原PET 织物的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仅为8.2%,而放有光催化PET织物的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提高至94.8%;且织物在重复洗涤5 次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在88%以上,表明同质涂层法制备的光催化功能层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光催化PET 织物在pH值为9.0 的碱性溶液和晴天条件下的催化活性更高,而NaCl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浓度的提高会抑制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的膜蒸馏-超滤二级膜浓缩
    潘玉婷 李方 沈忱思 陈洪腾 刘艳彪 肖冬雪
    纺织学报. 2018, (11):  96-102.  doi:10.13475/j.fzxb.20180103007
    摘要 ( 715 )   PDF (3166KB) ( 1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印染工业退浆废水中浆料的回收利用率,采用膜蒸馏超滤二级膜浓缩工艺对配制的模拟退浆废水进行二级膜浓缩,考察了膜蒸馏与超滤浓缩工艺对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的截留效果及浓缩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堵塞模型的拟合,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仪等表征技术为辅助,探索了超滤浓缩中的膜堵塞机制。结果表明:膜蒸馏段选用0.22 μm 聚四氟乙烯(PTFE)微滤膜,热侧温度70 ℃、流速0.34 m/s,冷侧温度20 ℃、流速0.25 m/s为较优工况;超滤段膜污染符合完全堵塞模型,膜孔径的大小是膜污染的决定性因素,选用切割分子量为10 万的PVDF 超滤膜,压力0.4 MPa,温度70 ℃为较优工况;工艺组合后对退浆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可达95%以上,浓缩率达7倍以上,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聚乙烯醇浆料的资源化利用。

    交联氨基淀粉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
    王建坤 郭晶 张昊 郑帼
    纺织学报. 2018, (11):  103-110.  doi:10.13475/20171204808
    摘要 ( 596 )   PDF (4041KB) ( 1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对亚甲基蓝(MB)染料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淀粉基吸附材料,以玉米淀粉(NSt)为原料,采用酯化—交联—氨解三步反应制备了交联氨基淀粉(ACSt),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ACSt 对MB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淀粉分子中引入了氨基,成功合成了ACSt,结晶度降低,颗粒紧致结构被破坏;在碱性环境中,ACSt对MB 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ACSt 对MB 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化学吸附是整个吸附过程中的决定性步骤,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该吸附是放热、自发、减熵的过程。

    服装工程
    衣身肩斜角与人体体型特征的关系
    李小辉 张思严 赵楚瞳 边菲
    纺织学报. 2018, (11):  111-115.  doi:10.13475/j.fzxb.20171100505
    摘要 ( 1091 )   PDF (2477KB) ( 2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服装衣身肩斜角的测量不方便、不准确等问题,通过分析衣身肩斜角的影响因素,确定身体质量指数(BMI 指数)作为代表影响肩部结构的肩部厚度的实验参数,通过SPSS 分析衣身前后肩斜角之和与人体肩斜角和BMI 指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衣身肩斜角和人体肩部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个体之间肩斜角的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个体的左右肩斜角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人体肩部结构的实际衣身肩斜角的数值基本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差异并没有人体肩斜角那么明显;衣身肩斜角与人体肩斜角和BMI 指数为线性相关关系,且线性关系良好,其中人体肩斜角是衣身肩斜角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且影响较大。

    接触状态下男上装基础版型对人体压力分布的有限元模型
    康雪莲 应柏安 张欣 段锦
    纺织学报. 2018, (11):  116-121.  doi:10.13475/j.fzxb.20170902306
    摘要 ( 630 )   PDF (8725KB) ( 1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男上装基础版型与人体接触状态下的压力分布进行仿真与分析,采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获取人体和服装的点云数据,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人体与服装的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建立人体与服装在接触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由仿真结果得出基础版型与人体之间的压力及位移的分布状况:肩部中点的压力值为2.012 ~4.134 kPa,胸点与背部点压力值为0 ~ 1.101 kPa,肩颈点与肩点压力值为0 ~2.012 kPa;而实测肩部中点压力值为3.14 ~ 3.20 kPa,胸点压力值为0.73 ~ 0.81 kPa,肩颈点压力值为0.54 ~0.61 kPa,肩点压力值为1.19 ~1.23 kPa,背部点压力值为0.61 ~0.75 kPa;经对比实验验证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且有效的。

    缓解中老年人腰痛功能内衣的开发及其性能评价
    关娟娟 于晓坤 朱达辉
    纺织学报. 2018, (11):  122-127.  doi:10.13475/j.fzxb.20171004706
    摘要 ( 431 )   PDF (2993KB) ( 3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设计实现能缓解腰部疼痛的适用于日常穿着的功能内衣,应用扎根理论分析了17 位目标人群的深度访谈资料,确定了设计要素:尺寸适体、天然面料、功能要作用于腰部。参考人体工程学的思维方式和中医学中穴位疗法治疗腰痛的穴位定位法,确定了内衣腰部的功能位置。基于此位置设计,采用丝网印技术将托玛琳制作在内衣腰部的功能位置,以实现刺激穴位缓解腰痛的功能效应。通过红外热像仪实验验证了托玛琳内衣腰部温度可升高2.78 ℃;引入临床中测量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试穿过程中的腰痛情况进行评分,应用配对样本T 检验对VAS 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试穿15 d 后可显著缓解腰痛情况。

    基于三维动作捕捉仪的孕妇裤托腹效果评价
    郑晶晶 阎玉秀 冯继玲
    纺织学报. 2018, (11):  128-134.  doi:10.13475/j.fzxb.20171200507
    摘要 ( 469 )   PDF (4573KB) ( 2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孕妇托腹裤的托腹效果,以及孕妇穿着托腹裤时的感受情况,以孕妇裤托腹部位的结构设计为切入点,利用三维动作捕捉仪,以孕妇运动时髋关节角度的变化为参考基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对有效数据进行对比,比较孕妇与正常人体进行下肢体活动时最大髋关节角度差值的大小,结合主观评价实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孕妇在运动时随着自身孕周的增加,腹围增大,孕肚的重量增大,髋关节最大角度也会增大;通过髋关节角度值大小可判断孕妇裤的托腹效果,即髋关节角度值越小,孕妇裤的托腹效果越好。同时在现有孕妇托腹裤款式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以协助孕妇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

    应用3D打印技术的运动文胸模杯个性化定制
    高晓晓 江红霞
    纺织学报. 2018, (11):  135-139.  doi:10.13475/j.fzxb.20171203405
    摘要 ( 984 )   PDF (2549KB) ( 3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使运动文胸模杯更加合体舒适,探索了基于逆向工程对运动文胸模杯建模,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杯的方法,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仪扫描人台获取点云数据,再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优化点云数据,构造胸部NURBS曲面,根据模杯款式及体表曲率,运用UG软件截取模杯轮廓并对截取曲面进行厚度设计,3D打印运动文胸模杯模型过程中,首先对创建的模型切片,再运用光固化原理对模型进行3D打印,最终制得3D打印运动文胸模杯。同时分析了3D打印运动文胸模杯内表面与人台体表曲面之间存在的误差,其中曲面重构平均偏差为0.01mm,3D打印机精度为0.03mm。结果表明,结合逆向工程,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生产出合体的模杯,实现女性运动文胸模杯的个性化定制。

    机械与器材
    经编纱线张力补偿装置的工作机制
    孙帅 缪旭红 张灵婕 胡瑜
    纺织学报. 2018, (11):  140-144.  doi:10.13475/j.fzxb.20171203305
    摘要 ( 602 )   PDF (1304KB) ( 3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理想状态的经纱张力,通过改变张力弹簧的规格及其安装密度,对织造过程中的纱线动态张力进行测试,探讨不同补偿作用下的经纱张力波动规律,进而研究补偿装置的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张力补偿装置的使用可补偿纱线张力波动,并且随着补偿装置弹性系数的增大,纱线动态张力的峰值增大;纱线张力波动过大会导致断纱,影响生产效率;弹性系数并非越小越合适,较小的纱线张力会导致纱线张力波动加剧,易产生垫纱困难,导致布面产生漏针等疵点,理想补偿装置的弹性系数应当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纺织品中双酚 A 检测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表面预处理
    李正海 刘芳 黄珏 薛文良 钱竞芳
    纺织学报. 2018, (11):  145-149.  doi:10.13475/j.fzxb.20171009205
    摘要 ( 511 )   PDF (1238KB) ( 1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纺织服装中双酚 A(BPA)分子量小,直接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难以精准检测的问题,采用传感器表面预处理方法和溶液竞争原理来扩大响应信号,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为更好地使双酚A?牛血清白蛋白抗原(BPA?BSA)和传感芯片进行氨基偶联,从传感芯片的选择、修饰溶液的pH 值、离子浓度、BPA?BSA 抗原的最佳浓度4 个因素出发,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索双酚A 检测中传感芯片的最佳修饰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羧甲基葡聚糖组装(CM5) 芯片、修饰液pH 值为4.5、离子浓度为10 mmol/L、BPA?BSA 质量浓度为50 μg/mL 时,BPA?BSA 的氨基偶联修饰效果最佳,且预处理方法简便快捷,BPA 无需精度提纯,特异性识别度高,可应用在纺织品双酚 A 检测中。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能理论与性能实验对比
    褚俊杰 黄翔 孙铁柱
    纺织学报. 2018, (11):  150-157.  doi:10.13475/j.fzxb.20171204208
    摘要 ( 512 )   PDF (2229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及不同工况环境下的冷却效率、风量配比与制冷量关系等工艺,对3 种不同的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复合式、交叉式、逆流式)的技术原理、结构形式、传热传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实验室模拟工况条件下对其湿球效率、露点效率、温降幅度、制冷量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这3 种露点冷却器的湿球效率均可达到100%以上,露点效率在55% ~85% 之间;标准干燥工况条件(干球温度为38 ℃,湿球温度为23 ℃)下,交叉式和复合式露点冷却器的进出风平均干球温降在15 ℃ 左右,进出风平均湿球温降在5.5 ℃左右,明显优于复合式露点冷却器;逆流式露点冷却器的能效比为11.78左右,达到了最高的水准。

    管理与信息化
    均匀轧辊压力配伍模型设计
    季敏杰 岳晓丽 钟毅 陈慧敏
    纺织学报. 2018, (11):  158-162.  doi:10.13475/j.fzxb.20171007805
    摘要 ( 680 )   PDF (2487KB) ( 1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织物轧压后的轴向轧液均匀性、减少左中右色差,首先论述均匀轧辊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轧液均匀性影响因素,然后利用ANSYS/LS-DYNA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对均匀轧辊辊系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辊腔油压大小对辊间压力分布的影响,在轧车承载范围内设计多组压力方案,建立均匀轧辊有效幅宽范围内气囊气压与辊腔油压的配伍模型,最后进行了轧压实验。结果表明,按照经验取油压载荷时,沿辊身轴线方向平均轧余率差值为7.3%;按照压力配伍模型取油压载荷后,轴向最大轧余率差值均小于5%,平均轧余率差值为3.1%,满足生产中轧液轴向均匀性的要求。

    基于语义分析的三维服装曲面生成算法
    杨晓波
    纺织学报. 2018, (11):  163-167.  doi:10.13475/j.fzxb.20180100205
    摘要 ( 631 )   PDF (1888KB) ( 2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三维服装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三维服装曲面生成算法。首先分析了基于网格模式的几何交互语义,通过服装曲面网格化处理,将草图勾绘映射到三角网格上,确定草绘点与网格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几何语义交互模式建立起草绘图与网格图的映射关系,利用逼近拟合算法完成对草绘线的拟合,并通过光滑、去噪、网格拼接等方法形成完整的三维服装曲面;最后选取几何模型法、约束模型法与语义分析法进行对比实验,将3种算法各自完成100 步拟合后分别计算其拟合准确度。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的运行效率比其他主流算法高出近45%,拟合准确度高出近15%。

    综合述评
    纤维及其制品摩擦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向忠 刘杨 钱淼 吴震宇 胡旭东 周香琴
    纺织学报. 2018, (11):  168-175.  doi:10.13475/j.fzxb.20171202708
    摘要 ( 574 )   PDF (1305KB) ( 3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解决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摩擦问题,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对现阶段纤维及其制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因摩擦引起的常见缺陷、摩擦性能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点接触型、线接触型和面接触型纤维及其制品摩擦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最新进展,并对纤维摩擦性能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纤维及其制品的摩擦性能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加强纤维及其制品微观接触模型及摩擦性能表征方式、与纺织工艺相匹配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精度提升等方面研究,同时需要纺织、机械、材料和数学等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来推动纤维及其制品摩擦性能的研究进展。

    色纺纱的计算机配色研究进展
    刘建勇 黄烨 谭学强
    纺织学报. 2018, (11):  176-184.  doi:10.13475/j.fzxb.20180101409
    摘要 ( 901 )   PDF (1284KB) ( 2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色纺纱配色原理复杂,难以对其进行颜色预测和配色的问题,归纳分析了几种可用于色纺纱计算机配色的预测模型在应用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Stearns-Noechel 模型、Kubelka-Munk 理论、BP 神经模型的计算精度较理想,Friele 模型精度较低;Stearns-Noechel 模型和Friele 模型需求解未知参数且参数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Kubelka-Munk 理论与理想条件仍有差距且计算烦琐,BP 神经网络需要大量训练样本加强泛化能力。最后指出:色纺纱的配色应在继续提高传统配色模型精度的同时,改进求解配色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寻求新型配色模型;同时应注重企业个性化的参数设定,以及通过原液着色纤维的标准化,简化配色中的复杂计算,提高色纺纱的计算机配色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