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1-05-15
    特邀论文
    静电纺短纤维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张蓓蕾, 沈明武, 史向阳
    纺织学报. 2021, (05):  1-8.  doi:10.13475/j.fzxb.20210106008
    摘要 ( 688 )   HTML ( 78 )   PDF (1375KB) ( 46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静电纺纳米纤维常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被用于修复缺损部位,往往必须借助外科手术有创植入,极大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促进静电纺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综述了静电纺短纤维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的方法,分类介绍了功能化短纤维在诊断检测、治疗和组织工程这3个方面的生物医学应用;系统分析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后续加工等方式保留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内在功能,以及基于其小尺寸和单分散性,避免纤维膜植入所造成的机体侵入创伤;最后,结合静电纺短纤维当前发展情形分析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纤维材料
    氯离子协同增强十六氯铁酞菁/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降解性能
    竺哲欣, 马晓吉, 夏林, 吕汪洋, 陈文兴
    纺织学报. 2021, (05):  9-15.  doi:10.13475/j.fzxb.20200802807
    摘要 ( 386 )   HTML ( 19 )   PDF (2174KB) ( 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粉末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高效去除高盐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十六氯铁酞菁/聚丙烯腈(FePcCl16/PAN)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了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晶结构等特性。选取卡马西平(CBZ)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氯离子存在下,FePcCl16/PAN复合纳米纤维光活化过一硫酸盐的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FePcCl16可有效分散于PAN纳米纤维中,从而避免因FePcCl16分子团聚而影响催化活性;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随着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FePcCl16/PAN复合纳米纤维催化活性逐渐增强;在较高氯离子质量浓度(6.0~18.0 g/L)下,CBZ及其降解产物(包括具有潜在毒性的氯代有机副产物)都能降解完全,FePcCl16/PAN复合纳米纤维循环降解5次后仍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性能。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黄连素医用敷料制备及其性能
    王春红, 李明, 龙碧旋, 才英杰, 王利剑, 左祺
    纺织学报. 2021, (05):  16-22.  doi:10.13475/j.fzxb.20200605207
    摘要 ( 569 )   HTML ( 26 )   PDF (3100KB) ( 17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医用敷料的抗菌性和耐水性能,采用黄连素(BR)为天然抗菌剂负载在医用敷料上,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VA/SA/BR纳米纤维膜,并在氯化钙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对PVA/SA/BR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结构、抗菌性能、吸液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BR负载在PVA/SA纳米纤维上形成明显串珠,且与PVA/SA结合良好,氯化钙交联处理后PVA/SA/BR纳米纤维膜由网状变为平滑膜状;当BR质量分数为6%时,PVA/SA/BR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为1.76 MPa,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41%、97.89%;当氯化钙质量分数为4%,交联时间为4 h时,PVA/SA/BR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为4.17 MPa,吸液倍率为1 257%。

    纤维素/氯化锂/N, 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流变性能
    余美琼, 袁红梅, 陈礼辉
    纺织学报. 2021, (05):  23-30.  doi:10.13475/j.fzxb.20200901808
    摘要 ( 524 )   HTML ( 23 )   PDF (2688KB) ( 1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纤维素溶液流变性能对其静电纺丝可纺性的影响,研究了纤维素/氯化锂(LiCl)/N, 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的稳态流变性能和动态流变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静电纺丝。结果表明:纤维素/LiCl/DMAc溶液为假塑性流体,溶液的表观黏度、稠度系数、结构黏度指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非牛顿指数的变化规律则相反;20~60 ℃温度下,质量分数为2.5%和3.0%的纤维素/LiCl/DMAc溶液的非牛顿指数更接近1,具有较稳定的流变性能,且结构黏度指数较小,更易进行纺丝操作;室温下,质量分数为3.0%的纤维素/LiCl/DMAc溶液更适宜进行静电纺丝。

    空气过滤用高容尘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刘朝军, 刘俊杰, 丁伊可, 马少锋, 张秀琴, 张建青
    纺织学报. 2021, (05):  31-37.  doi:10.13475/j.fzxb.20200805707
    摘要 ( 369 )   HTML ( 13 )   PDF (5641KB) ( 1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膜的容尘性能,拓展ePTFE膜复合材料在净化领域的应用,通过将不同厚度、不同纤维直径以及驻极处理后的聚丙烯熔喷过滤材料作为容尘层与ePTFE膜复合制备ePTF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容尘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容尘量随容尘层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容尘层厚度为0.45 m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达到6.37 g/m2,较ePTFE膜提高了266%;复合材料的容尘量随容尘层纤维直径的减小呈增加趋势,容尘层纤维直径为1.462 μ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达7.96 g/m2,较ePTFE膜提高了357%;驻极处理后,容尘层纤维直径为3.611 μm时,复合材料的容尘量较驻极处理前提高了136%。

    基于静电纺丝的柔性各向异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林, 李至诚, 郑钦元, 董隽, 章寅
    纺织学报. 2021, (05):  38-45.  doi:10.13475/j.fzxb.20200804308
    摘要 ( 468 )   HTML ( 24 )   PDF (3417KB) ( 15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特定方向应变的检测,拓展柔性应变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利用磁场辅助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平行排布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薄膜,并组装成各向异性柔性压电传感器。探究了纺丝参数对纤维薄膜形貌的影响,借助拉曼光谱仪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对传感器的应变响应性进行测试,并验证其应用于输尿管蠕动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纺丝电压为11.5 kV,纺丝距离为13 cm,推注速率为5 mL/h条件下制备的PVDF纳米纤维具有均一的形貌和取向性,且纳米纤维膜为β晶型结构;柔性各向异性应变传感器对于沿PVDF纳米纤维垂直方向的应变,能够产生显著的电压响应信号,而对沿PVDF纳米纤维平行方向的应变不敏感,显示出良好的各向异性应变检测能力。

    纺织工程
    股线与单纱捻系数比对粘胶股线性能的影响
    倪洁, 杨建平, 郁崇文
    纺织学报. 2021, (05):  46-50.  doi:10.13475/j.fzxb.20200901605
    摘要 ( 509 )   HTML ( 21 )   PDF (1442KB) ( 14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综合反映单纱结构参数对股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环锭纺纱方式,以粘胶纤维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的单纱反向加捻为双股线时,捻系数比对股线强伸性、毛羽、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加捻的双股纱线存在2个临界捻系数比,分别位于捻系数比为0.7和1.5左右,在这2个捻系数比处股线可获得较高的强力;当捻系数比大于1时,可显著减少股线表面的有害毛羽数;当捻系数比在0~2之间时,捻系数比越大,股线耐磨性越好;综合对比得到捻系数比为1.5时可保证股线综合质量最好。

    纺织品单向导水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江燕婷, 严庆帅, 辛斌杰, 高琮, 施楣梧
    纺织学报. 2021, (05):  51-58.  doi:10.13475/j.fzxb.20200407108
    摘要 ( 511 )   HTML ( 24 )   PDF (2892KB) ( 2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夏季用纺织品或运动纺织品的舒适性,在分析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测试方法用针排传感器测试液态水扩散状态的基础上,选用4种典型纺织品,采用MMT法和自制的图像采集系统测试了纺织品的单向导水性能,比较了纺织品的单向导水效果。结果表明:对于采用点状施加拒水剂实现单向导水功能的纺织品及嵌织导电纤维的单向导水纺织品,MMT法容易出现较大的测试误差;采用图像法动态采集纺织品正反面的导水图像的新方法,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水浸润信息,可以简捷地测试纺织品单向导水性能,并得到更加精准的测试结果。采用图像法动态采集纺织品正反面的导水图像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WebGL的纬编提花织物三维仿真
    郑培晓, 蒋高明
    纺织学报. 2021, (05):  59-65.  doi:10.13475/j.fzxb.20200905707
    摘要 ( 517 )   HTML ( 39 )   PDF (5584KB) ( 1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实现纬编提花织物的三维结构仿真和虚拟仿真,在深入研究各提花类型编织原理的基础上总结其仿真结构特点。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提花织物中常用的线圈几何模型、线圈型值点模型和平移模型,借助矩阵运算可根据织物组织快速计算线圈的空间坐标位置。采用WebGL技术和三维图形引擎库Three.js,根据型值点空间坐标实现了三维线圈结构的绘制和颜色渲染,截取提花织物三维仿真图作为纹理材质,利用纹理映射技术实现纬编提花织物三维虚拟仿真。以各类提花效应的三维仿真效果为例对仿真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矩阵模型可以实现线圈型值点坐标快速转换与计算,WebGL技术可实现三维结构仿真可视化从而准确描述提花织物结构特征,增强服装虚拟仿真的真实感。

    基于仿生学的冬季针织运动面料开发与性能评价
    王莉, 张冰洁, 王建萍, 刘莉, 杨雅岚, 姚晓凤, 李倩文, 卢悠
    纺织学报. 2021, (05):  66-72.  doi:10.13475/j.fzxb.20200804008
    摘要 ( 408 )   HTML ( 18 )   PDF (3415KB) ( 19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出热湿性能优良的冬季针织运动面料,基于SolidWorks软件对3类蝴蝶鳞片进行几何结构三维建模,根据模型特征采用双股70 dtex(72 f)Dryarn®聚丙烯纱线作面纱,50 dtex Dryarn®聚丙烯纱线包覆17 dtex氨纶作地纱,以及150 dtex涤纶作面纱,30 dtex涤纶包覆20 dtex氨纶作地纱,在SANTONI MF8-CHN单面电子提花圆机上开发了6种仿蝴蝶鳞片结构针织面料;通过对仿生结构针织面料的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及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进行测试分析,进而运用模糊数学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面:以Dryarn®聚丙烯纱线为原料织造的蝶翅结构仿生织物不仅热湿舒适性能良好,且织造工艺简洁高效,拓宽了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开发功能纺织品的思路。

    全成形Y形三通管织物编织工艺设计
    陈曦, 缪旭红, 刘青, 董智佳
    纺织学报. 2021, (05):  73-78.  doi:10.13475/j.fzxb.20200903706
    摘要 ( 512 )   HTML ( 15 )   PDF (2270KB) ( 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利用双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用管状织物,以Y形三通管为例研究了全成形管状织物的成形方式与编织工艺的设计方法。利用全成形织针在满针筒形编织的同时进行前、后针床的移圈收放针,改变织物的横向宽度实现Y形三通管的全成形编织。通过将Y形三通管的三维结构转化为二维形状,根据尺寸、织物密度、编织方向与管间夹角等参数,设计与计算编织工艺。结果表明:Y形三通管织物管间夹角的大小由移圈收针时的编织收针比例决定,编织收针比例越大,管间夹角越大;采用不同的管径与织物密度实际编织2种角度的Y形三通管织物,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棉织物/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介电层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
    肖渊, 李红英, 李倩, 张威, 杨鹏程
    纺织学报. 2021, (05):  79-83.  doi:10.13475/j.fzxb.20200902105
    摘要 ( 319 )   HTML ( 18 )   PDF (2230KB) ( 1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在平纹棉织物上下表面贴附等宽叉指形铜箔,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封装织物及铜箔电极,制得织物基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方法,对传感器阵列单元截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传感器具有PDMS包覆织物纤维特殊微结构复合介电层;在0~0.75、0.75~125及125~580 kPa范围内,灵敏度分别为8.66×10-3、0.94×10-3和0.43×10-3 kPa-1,传感器最大可检测限达580 kPa,最大迟滞约5.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对其柔性及触觉分析发现,该传感器可清晰识别并反馈弯折不同角度及手指间歇触压的过程。

    冲击波在陶瓷增强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及机织物复合材料中传递的表征
    乔灿灿, 姜亚明, 齐业雄, 林温妮, 张野
    纺织学报. 2021, (05):  84-89.  doi:10.13475/j.fzxb.20200605506
    摘要 ( 228 )   HTML ( 10 )   PDF (2225KB) ( 7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冲击波在复合材料内的传递规律,通过将纬编双轴向(MBWK)多层衬纱织物、机织物与陶瓷层交替铺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利用落锤冲击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冲击测试,研究了试样冲击破坏后陶瓷片裂纹扩展及碎裂规律,探讨了冲击应力在不同结构复合材料内部的传播规律,并分析了MBWK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应力波传播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冲击过程中,出现了材料的分层损伤;冲击应力波横波表现在陶瓷材料表面,即造成陶瓷材料环形损伤;冲击应力波纵波沿材料厚度方向传播,复合材料各层对能量的吸收有差别;同时,相同工艺条件下,机织物复合材料破坏面积小、裂纹数量少,说明机织物复合材料对冲击能量吸收较多、抗冲击性能较好。

    染整与化学品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晋蕊, 张亦可, 李戎
    纺织学报. 2021, (05):  90-95.  doi:10.13475/j.fzxb.20200401007
    摘要 ( 727 )   HTML ( 14 )   PDF (3035KB) ( 1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推动Coloro色彩体系在颜色相关行业的应用,基于Coloro色彩体系的3 500个色卡,采用不同的色深公式分析其颜色深度,并且研究了色卡的颜色深度和明度标号值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Munsell色序系统检验该色彩体系的等深性,然后采用Gall公式和ISO色深标准评估色卡的色深等级;并采用Integ公式和色彩值分析Coloro色卡的色深情况。结果表明:Coloro色彩体系具有良好的等深性;在评价Coloro色卡时Gall公式和ISO标准中1/1等级结果相近,并且每个等级都有其对应的明度值分布区域;采用Integ公式和色彩值计算Coloro色卡的色深值是随着明度标号值的增加而减小的,具有相同Coloro明度标号色卡色深的差值较大,表明上述几个公式不适用于Coloro色彩体系色深的评估。

    分散黄6GSL晶型与其分散体热稳定性的关系
    王瑞丰, 李敏, 田安丽, 王春霞, 付少海
    纺织学报. 2021, (05):  96-102.  doi:10.13475/j.fzxb.20200707107
    摘要 ( 264 )   HTML ( 4 )   PDF (3395KB) ( 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分散染料喷墨印花直喷墨水存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不好的问题,研究了提纯溶剂与分散黄6GSL晶体结构的关系,探讨了研磨工艺对分散体粒径大小及研磨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分散黄6GSL晶体结构与其分散体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过滤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60 ℃热水对分散黄6GSL提纯,其纯度可达99.46%;分散黄6GSL与自制分散剂4600W质量比为1∶1.5的分散染料,在分散研磨机转速为2 500 r/min条件下初研磨5 h,再在砂磨机转速为4 000 r/min条件下研磨14 h,制备的分散体平均粒径为90.39 nm;分散体在60 ℃条件下放置72 h前后,在绝对孔径为1 μm的聚偏氟乙烯滤膜中的过滤流量分别为428和333 g/min,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热稳定性,可用于制备高热稳定性分散染料直喷墨水。

    基于聚类算法和色彩网络的蝴蝶色彩分析及应用
    任艳博, 蒋超, 王教庆, 俞琳, 王园园
    纺织学报. 2021, (05):  103-108.  doi:10.13475/j.fzxb.20200808506
    摘要 ( 479 )   HTML ( 13 )   PDF (5877KB) ( 1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蝴蝶蕴含着独特的自然美,是设计师重要的设计灵感来源。为厘清蝴蝶色彩及其搭配规律,更好地进行蝴蝶色彩重用,基于聚类算法和色彩网络对蝴蝶色彩进行分析和应用研究。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单只蝴蝶8种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行2次色彩聚类和主色提取,构建110只蝴蝶的6色标准色卡。其次,对蝴蝶标准色卡再次聚类,结合蝴蝶色彩实际搭配关系,构建了包含20个网络节点的蝴蝶色彩网络模型,并通过4个蝴蝶样本对色彩网络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以丝巾纹样配色设计作为应用案例,验证标准色卡和色彩网络模型作为配色辅助工具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案例表明,蝴蝶标准色卡和色彩网络模型可以为设计师在色彩设计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辅助和支持。

    等离子体接枝丙烯酸改性聚丙烯腈导电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
    刘晓倩, 陈玉, 周惠敏, 闫源, 夏鑫
    纺织学报. 2021, (05):  109-114.  doi:10.13475/j.fzxb.20200900207
    摘要 ( 303 )   HTML ( 17 )   PDF (2224KB) ( 4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聚吡咯在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表面的粘附牢度,增加纳米纤维纱线表面的亲水性,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表面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处理,再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纳米纤维纱线;探讨了等离子体接枝改性的最佳处理次数和接枝时间,研究了吡咯单体浓度、氧化剂用量、掺杂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100 W,接枝时间为4 h,接枝2次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的吸水率由未处理时的227.21%提升至350.31%,纱线的质量增加率可达90%;在吡咯浓度为0.6 mol/L,三氯化铁浓度为0.8 mol/L,盐酸浓度为0.6 mol/L,0 ℃条件下反应4 h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的电导率提高到4.589 S/cm。

    银纳米线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赵永芳, 钱建华, 孙丽颖, 彭慧敏, 梅敏
    纺织学报. 2021, (05):  115-121.  doi:10.13475/j.fzxb.20200505207
    摘要 ( 331 )   HTML ( 20 )   PDF (2541KB) ( 20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棉织物附加值并改善其对改性成分的吸附性,首先利用高碘酸钠氧化处理以增加棉纤维的粘结性,然后采用一步多元醇还原法,在160 ℃条件下制备银纳米线(AgNWs)并分散到无水乙醇中,以棉织物为基底,采用浸渍—烘干法将AgNWs整理到棉织物表面。对AgNWs的形貌、长度、直径及结晶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分析了整理后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导电性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gNWs质量浓度的增加,棉织物的导电性能提高了80% 以上;当AgNWs质量浓度为10 g/L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可达55,紫外线透过率可降至2.5%以下;氧化处理使改性棉织物的耐洗性能提高了20%,经氧化处理的改性棉织物经3次洗涤后UPF值仍可达46.51;该柔性导电棉织物可应用于柔性电子纺织品和抗紫外线产品中。

    染色纤维与色纺纱线间的颜色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袁理, 熊莹, 谷迁, 王丹书, 霍达, 刘军平
    纺织学报. 2021, (05):  122-129.  doi:10.13475/j.fzxb.20200504808
    摘要 ( 304 )   HTML ( 9 )   PDF (1368KB) ( 1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缩短色纺纱线打样周期并提高制成率,提出利用光谱与颜色特征对纤维与纱线间存在的复杂颜色传递规律进行分析;针对样本自身呈色具有的随机波动性,建立了基于类内与类间特征的类别可分比模型和呈色差异性判别准则。结果表明:当染色纤维混配物形态发生改变时,其光谱特征与颜色特征均存在显著改变,且与配比参数无关;当色纺纱线捻系数改变时,其颜色的一致性会有所提升,且明度值存在变化;色纺纱线的颜色不仅与纤维配比参数相关,而且与工艺参数紧密关联,是典型的双参数呈色模型。本文研究对于探索色纺纱线的颜色表征与分析建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能够为色纺纱线快速打样提供实践指导。

    采用超声辅助-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废棉中的增塑剂
    铁建成, 刘俊, 贾丽霞, 藏蒙蒙, 孙慧芹, 朱鹏
    纺织学报. 2021, (05):  130-137.  doi:10.13475/j.fzxb.20200903508
    摘要 ( 198 )   HTML ( 5 )   PDF (2279KB) ( 6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废棉中增塑剂的高效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超声辅助-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用于对废棉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和5种己二酸酯类增塑剂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4∶1)作为提取剂,提取液经Alumina-N固相萃取柱纯化,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20种增塑剂在1~20 μg/mL,邻苯二甲酸二异庚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在5~100 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4~1.748 μg/g,定量限为0.336~6.992 μg/g;在5、10和20 μg/mL加标水平下,23种增塑剂的回收率为83.3%~104.3%,日内及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8.1%和1.6%~8.7%,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小,可检测出废棉中邻苯二甲酸酯和己二酸酯类增塑剂的微量残留。

    服装工程
    基于模块化划分的旗袍虚拟展示
    江红霞, 黄智威, 刘基宏
    纺织学报. 2021, (05):  138-142.  doi:10.13475/j.fzxb.20200900105
    摘要 ( 434 )   HTML ( 24 )   PDF (2685KB) ( 2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旗袍线上销售尚无法达到实体店的体验效果及统一的旗袍款式限制人们的购买欲等问题,采用虚拟模特试穿旗袍和旗袍各部件模块化设计方法,探索旗袍的虚拟展示和线上个性化定制旗袍的路径;以圆曲襟旗袍为例,运用ET服装CAD软件制作旗袍纸样,并对旗袍的领、门襟、袖及裙摆等主要部件进行了纸样的模块化设计,通过旗袍纸样的模块化实现旗袍虚拟展示的款式变化;同时根据服装号型国家标准中160/84A的人体各部位尺寸,调整试穿模特的人体数据;最后利用服装三维虚拟展示软件CLO3D进行试穿效果模拟,并对旗袍进行了归拔工艺细节的处理。试穿表明成品旗袍穿着合体、虚拟展示效果逼真,实现了旗袍虚拟展示的目的。

    基于激光测量的机织服装起拱性客观评价
    郑晓萍, 刘成霞
    纺织学报. 2021, (05):  143-149.  doi:10.13475/j.fzxb.20200906407
    摘要 ( 247 )   HTML ( 11 )   PDF (2441KB) ( 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客观、精确的服装穿着起拱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将20种机织物制作成裤筒进行穿着起拱实验。拍照保存织物的起拱形态,并运用激光扫描仪获取起拱部位的三维点云数据。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得到三维指标:起拱高度、起拱体积、经纬向最大起拱率;并提取起拱图像的二维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用于对比分析。经过对12块机织物的验证表明:起拱体积与主观评价等级的相关系数最高;本文提出的经纬向最大起拱率与起拱等级的相关性较好,其差值可用于判断起拱形状;利用激光扫描得到的三维指标预测起拱等级的准确率高于二维指标,且可克服机织物花纹图案、组织结构等对其的影响。

    电热防护手套研制及其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工效实验
    王璐, 韩雪, 娄琳, 何令华, 周小红
    纺织学报. 2021, (05):  150-154.  doi:10.13475/j.fzxb.20200805306
    摘要 ( 282 )   HTML ( 10 )   PDF (2547KB) ( 1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电加热手套在极端寒冷环境下抵御寒冷的功能,研制了以金属纤维线和碳纳米管薄膜为加热材料并能抵抗极端寒冷的电热防护手套。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电热防护手套进行电热升温实验;并在-30 ℃的极端寒冷环境中进行螺丝螺母装配作业的人体工效实验,并记录人体主观热感受和疼痛感受。结果表明:金属纤维线电热防护手套和碳纳米管薄膜电热防护手套均具有良好的加热性能,在室温环境60 s能够加热至设计最高温度;在-30 ℃的极端寒冷环境下,2种电热防护手套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增加螺丝螺母的装配数量,即工效提高;综合热感受和疼痛感受的主观评价,电热防护手套抵御寒冷的作用是显著的。

    基于数量化理论I的男西装款式要素感性评价
    李倩文, 王建萍, 杨雅岚, 张冰洁, 李知霖
    纺织学报. 2021, (05):  155-161.  doi:10.13475/j.fzxb.20200901507
    摘要 ( 401 )   HTML ( 11 )   PDF (1757KB) ( 16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得到更加契合人的情感需求的服装产品,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感性心理,以服装中的经典品类男西装为实例,提出基于数量化理论I的服装款式感性评价方案。首先,采用语义差异法获取用户对男西装样本的感性评价,并建立男西装感性意象二维空间;然后,通过分析男西装样本的款式特征,提取对感性意象有关键影响的款式细节设计要素;最后,应用数量化理论I构建感性因子与款式设计要素间的关联性模型。经验证可知,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通过案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可将人的感性需求与男西装款式设计要素进行转化,能够有效地用于男西装款式的感性评价。

    不同类型服装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
    杜劲松, 余雅芸, 赵妮, 谢子昂, 费中华, 潘静姝
    纺织学报. 2021, (05):  162-167.  doi:10.13475/j.fzxb.20200801906
    摘要 ( 336 )   HTML ( 12 )   PDF (2463KB) ( 1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实现不同类型服装企业规范化的智能制造建设,基于多维度网络层次分析法(ANP)采用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评价指标要素,构建服装实现过程的智能化建设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专家问卷确定模型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借助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实现ANP评价指标的建模。对新构建的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与通用模型进行基于不同类型服装企业智能化建设能力成熟度的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新构建的评价模型能充分地体现服装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智能制造整体发展水平和单项指标建设情况,并帮助企业弥补应用技术的短板。

    综合述评
    导电复合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汤健, 闫涛, 潘志娟
    纺织学报. 2021, (05):  168-177.  doi:10.13475/j.fzxb.20200402510
    摘要 ( 452 )   HTML ( 41 )   PDF (1311KB) ( 2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导电复合纤维在柔性应变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从导电材料和柔性基体的结合方式出发,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其制备方法主要分为3类,包括导电材料/柔性基体匀质复合纤维、导电材料包覆柔性纤维和柔性基体包覆导电纤维。在此基础上,对3类导电复合纤维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各导电网络的传感性能。分析发现纤维的形变行为和导电网络的压阻效应决定了传感器的应变性能和敏感性,导电材料和柔性基体的界面作用是影响传感器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复合纤维及纤维集合体和多重导电的网络结构的研发有利于高性能传感器的开发。最后,介绍了导电纤维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医用倒刺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苏梦茹, 邹婷, 陈颀超, 李超婧,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 2021, (05):  178-184.  doi:10.13475/j.fzxb.20200501408
    摘要 ( 1273 )   HTML ( 50 )   PDF (1314KB) ( 4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倒刺缝合线并促进其高品质产品的开发,对目前国内外倒刺缝合线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回顾了倒刺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其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性能要求;其次,详细分析了倒刺缝合线的材料、倒刺的几何形状和排列方式、止挡元件的结构及其与使用效果的相关性;此外,介绍了4种倒刺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切割、激光切割、模具注塑和外加倒刺并固定;最后,概述了倒刺缝合线在整形美容及骨科、泌尿科、消化科、妇产科等其他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倒刺缝合线性能优良但仍存在相关临床并发症,指出了倒刺缝合线在材料、制备工艺、性能提高方面的发展方向以期在未来提供更好的产品。

    三维针刺技术研究进展
    陈小明, 李晨阳, 李皎, 谢军波, 张一帆, 陈利
    纺织学报. 2021, (05):  185-192.  doi:10.13475/j.fzxb.20200503408
    摘要 ( 984 )   HTML ( 30 )   PDF (3570KB) ( 2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维针刺技术实现了立体织物的低成本织造,为深入了解三维针刺的自动化成型设备技术、刺针技术、三维针刺织物(或预制体)及三维针刺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介绍了适用于异型织物的针刺自动化成型设备技术,包括回转预制体和自由曲面预制体针刺成型装备;阐述了现有的刺针刀具技术;归纳了三维针刺织物的新型织造结构,包括多组元混杂针刺织物、针刺/缝合耦合针刺织物、仿形针刺织物和梯度针刺织物;分析了三维针刺复合材料的实验表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总结了现有三维针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挑战,并对三维针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研究进展
    骆晓蕾, 李紫嫣, 马亚男, 刘琳, KRUCINSKAIzabella, 姚菊明
    纺织学报. 2021, (05):  193-202.  doi:10.13475/j.fzxb.20200803810
    摘要 ( 464 )   HTML ( 67 )   PDF (2201KB) ( 4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纺织品阻燃技术生态化迫在眉睫,生态阻燃技术的发展及环保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是关键。为推进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及阻燃纺织品的发展,基于现有成果,综述了当前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常规的阻燃性能构建方式及其生态化研究进展,内容涵盖纺丝、纺纱、织造及后整理几方面,阐述了新式生态阻燃整理工艺研究及应用进展,并介绍了极具发展前景的环保型生物质阻燃剂及其在纺织品生态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利用学科交叉解决施工复杂性及高成本两大瓶颈问题是实现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

    设计作品
    青丝:解构主义风格服饰创新设计
    梅蓉, 邓可卉
    纺织学报. 2021, (05):  203-203. 
    摘要 ( 137 )   PDF (3623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的女儿:浙南蓝夹缬非遗服饰创新设计
    卫艺林, 邓可卉
    纺织学报. 2021, (05):  204-204. 
    摘要 ( 154 )   PDF (3237KB) ( 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