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9年 30卷 04期
刊出日期 2009-04-15

纤维材料
纺织工程
染整与化学品
服装工程
机械与器材
管理与信息化
综合述评
纤维材料
1 张晓飞;余灯广;朱思君;申夏夏;Chris Branford-White;朱利民
静电纺丝制备阿昔洛韦载药超细纤维垫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有阿昔洛韦的聚丙烯腈(PAN)超细纤维垫并对其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载药量增加,纤维直径呈增大趋势,当阿昔洛韦与PAN的质量比为20:100时,纤维中有少量药物颗粒析出;红外扫描结果表明阿昔洛韦与PAN之间具有较好相容性;体外溶出试验结果表明,载药纤维垫有明显的初期突释现象,随着载药量增加,初期突释更加明显,而药物释放度相应提高。不同载药量的纤维垫均能控制药物通过扩散机制缓慢释放60%以上的药物。静电纺丝载药纤维垫可为制备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或皮肤局部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策略。
2009 Vol. 30 (04): 1-4 [摘要] ( 1285 ) [HTML 0KB] [ PDF 515KB] ( 423 )
5 吴双全;张佩华;郭正;陶沙
聚乙交酯纤维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选用熔融纺丝制得的聚乙交酯纤维(PGA),将一定量的纤维置于温度37℃、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9周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对纤维质量损失率、力学性能、熔点、结晶度以及纤维表面结构形态的测定,对熔融纺PGA纤维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PGA纤维质量损失显著。降解2周后,质量损失速度明显加快,第6周时质量损失率在80%左右;但第6周后降解速度逐渐趋于缓慢;降解过程中,PGA纤维力学和热力学性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降解时间的延长,熔融峰向低温方向移动,熔点逐渐降低;断裂强力降低,降解4周后已经基本无强力;随着降解的不断进行,纤维直径不断变细;PGA纤维结晶度在降解3周内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
2009 Vol. 30 (04): 5-9 [摘要] ( 1306 ) [HTML 0KB] [ PDF 501KB] ( 407 )
10 丁致家;齐鲁;叶建忠
皮芯复合离子交换纤维的吸附性能
测定自制皮芯复合离子交换纤维对Zn2+、Cu2+的静态吸附量,研究纤维对Zn2+、Cu2+吸附动力学以及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探讨该纤维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使用再生性能,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对Cu2+、Zn2+吸附的主控步骤为液膜扩散,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0.005~0.2 mol/L),纤维对这2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属单分子层吸附,其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该纤维对Cu2+、Zn2+吸附速率快,最大吸附量均超过2mmol/g,最佳pH值为8.0~9.0左右,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使用稳定性。
2009 Vol. 30 (04): 10-14 [摘要] ( 1155 ) [HTML 0KB] [ PDF 513KB] ( 377 )
15 付海明
纤维过滤介质非稳态过滤压力损失的研究
考虑粉尘颗粒沉积形成滤饼对过滤压力产生的影响,将滤饼层视为新增加的纤维捕集体,通过类比清洁状态下过滤压力损失与含尘状态下纤维过滤压力损失的关系以及量纲分析的方法,推导非稳态过滤状态下过滤压力损失的数学模型,得出相关实验系数,且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通过测试滤料非稳态过滤的压力损失,给出常用过滤介质非稳态过滤的压力损失增量计算的半经验公式,以便对过滤损失变化及运行时间进行预测,及时清灰或更换过滤介质,延长滤袋使用寿命。
2009 Vol. 30 (04): 15-18 [摘要] ( 1111 ) [HTML 0KB] [ PDF 638KB] ( 506 )
19 哈丽丹.买买提;吾满江.艾力;马莉;古丽米热.吐尔地
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黏度与其结构及组成的关系
探讨了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C)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氮量大于2.0%的干态CC能很好地溶解在-7~-3℃的质量分数为9%~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质量分数小于8.5%的CC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研究范围内,CC溶液黏度随聚合度、含氮量、溶剂温度及溶液中CC的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加,随溶剂中碱量的增加及助溶剂-——尿素的添加而降低;另外,溶液存放温度及存放时间对CC溶液黏度也有显著影响;低温时,溶液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高于15℃后,溶液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上升;起初的8 h内,溶液黏度随存放时间延长而下降,之后,溶液黏度又开始回升,出现凝胶化现象。
2009 Vol. 30 (04): 19-23 [摘要] ( 1364 ) [HTML 0KB] [ PDF 615KB] ( 501 )
24 刘茜
纤维集合体压缩力学行为的研究: 2.纤维形态及表面摩擦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通过单向施力挤压试验,从纤维形态及表面摩擦的角度对羊毛、山羊绒、腈纶、鹅绒、木棉5种常用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进行探讨。分析纤维的形态及结构是影响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验证了纤维间接触点数量不受纤维卷曲及纤维截面形状影响这一结论。认为纤维的排列形式对集合体压缩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排列形式不同导致集合体结构不同,产生压缩力的来源也不同。有无筒壁约束条件下的集合体压缩力学行为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与纤维集合体能否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发生膨胀与变形有关。
2009 Vol. 30 (04): 24-27 [摘要] ( 1097 ) [HTML 0KB] [ PDF 598KB] ( 444 )
28 刘越;朱平;李旦
SIP改性异形聚酯纤维的碱水解性能
对含有间苯二甲酸-5-磺酸基团(SIP) 的异形聚酯纤维碱水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及的碱浓度较低时,纤维减量率与时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减量程度随共混HCDP中磺酸基团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纤维的减量率除受处理温度、碱浓度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到纤维横截面形状的影响。由于HCDP与PET碱水解效率的差异,共混纤维上会形成较多尺寸不等的微狭隙结构。说明纤维经过适当的氢氧化钠处理后具有较好的水分传输性能。
2009 Vol. 30 (04): 28-32 [摘要] ( 1319 ) [HTML 0KB] [ PDF 684KB] ( 423 )
纺织工程
33 兰红艳;何春泉
缆型纺纱线的捻度分布
根据缆型纺先分束后汇聚的成纱机制及理论力学原理分3个部分(交汇点、交汇点以上的纤维束和交汇点以下的纱线部分)对缆型纺纱线的捻度进行探讨。分析了纱线各部分捻度产生及分布的情况,得出了缆型纺纱线纤维束部分捻度与纱线捻度及纤维束本身的状态相关,纤维束上的捻度不是一个定值等结论。提出纤维束和纱线捻度之比的规律,探讨了纤维束捻度与纱线性能的相关性,认为只有当缆型纺纱线捻度达到临界捻度时纱线综合指标最佳。
2009 Vol. 30 (04): 33-36 [摘要] ( 1207 ) [HTML 0KB] [ PDF 662KB] ( 373 )
37 姜岩;于日明;姜丽;王善元
变形纱表观条干均匀度和质量条干均匀度研究
与短纤维纱线不同,变形纱的质量条干均匀度和外观条干均匀度是2个相对独立的指标。EIB检测结果表明,空气变形纱的表观条干CV值接近于短纤维纱条干CV值,异收缩-空气变形纱的表观条干CV值与短纤维纱条干CV值持平;空气变形纱表观直径变化总频数高于短纤维纱;空气变形纱表观直径变化频数集中分布于-25%~25%短片段区域,异收缩空气变形纱的表观直径变化频数分布集中于-25%~50%的较长片段区域,这与短纤维纱的情况相同,显示了良好的仿短纤维纱效果。Uster®条干均匀度仪测试结果表明,空气变形纱和异收缩空气变形纱的质量条干均匀度CV值明显低于短纤维纱条干CV值,这对保持纱线的力学性能有利。
2009 Vol. 30 (04): 37-40 [摘要] ( 1436 ) [HTML 0KB] [ PDF 670KB] ( 432 )
41 徐先林;黄故;齐利霞
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

为研究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采用以牛奶蛋白纤维、棉、coolmax纤维为原料的7种不同混纺比的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对织物的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吸湿性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进而研究不同纤维含量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利用灰色聚类分析评价系统,分别对不同环境下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含牛奶蛋白纤维的织物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及湿传导性;在夏季环境中,随牛奶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越好;冬季环境中,牛奶蛋白纤维含量的变化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影响不显著。

2009 Vol. 30 (04): 41-44 [摘要] ( 1198 ) [HTML 0KB] [ PDF 770KB] ( 415 )
45 陶晨
混纺纱截面图像分析中的光斑扩散模型
针对传统的轮廓跟踪算法只能应用在二值图像上,无法处理目标间相互溶结的现象,提出基于人眼视觉原理的光斑扩散模型,并从逼近、贴近、径长突变和命中率4个方面阐述了其控制参数。该模型直接运行在灰度图像上,能够自动分离相互溶结的目标。在光斑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面积系数、异形度和波动强度3个新的特征指标,分别用于描述目标形状的尺寸大小、与圆形偏离的程度以及边缘的粗糙程度。结果表明,新的模型可以准确地提取纤维截面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特征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目标形状特征。
2009 Vol. 30 (04): 45-49 [摘要] ( 1180 ) [HTML 0KB] [ PDF 794KB] ( 339 )
50 林炜;胡吉永;丁辛
基于内隐记忆的织物触觉质感属性空间的确定
为探讨组成织物触觉质感多维感知属性空间的维度和意义,基于内隐记忆的语义描述实验,获得表征织物触觉质感的描述符,并研究各描述符出现的频率与平均次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鉴数据挖掘技术中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算法,从认知科学角度确立表征织物触觉质感的空间维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滑爽-粗糙感、柔软-硬挺感以及薄-厚感可作为组成织物触觉质感属性空间的前3维,而第4维与粘涩感有关。通过因子分析证实,前5组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约达67.69%,即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解释触觉质感的主要差异。
2009 Vol. 30 (04): 50-54 [摘要] ( 1290 ) [HTML 0KB] [ PDF 803KB] ( 367 )
55 柴金朝;金尚忠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品定性检测中的应用
针对传统纺织面料定性检测中费时、费力、有污染等问题,提出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75个纯棉、纯涤、棉涤、棉氨面料进行定性聚类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光谱,利用马氏距离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取得了很好的归类效果,验证了近红外光谱法应用于纺织品成分检测的可行性。同时还比较了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聚类效果的影响,指出在纺织面料近红外光谱的噪声中,光谱平移占很大比例,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09 Vol. 30 (04): 55-58 [摘要] ( 1477 ) [HTML 0KB] [ PDF 778KB] ( 956 )
染整与化学品
59 林素玲;沈一峰;邵敏;林鹤鸣
C.I.活性黑5低温水解性能分析
为研究并有效控制活性染料在冷轧堆染色中的水解,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C.I.活性黑5在低温下的水解性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碱性缓冲液中,C.I.活性黑5的消除反应及水解反应为假一级反应,在其消除反应速率及水解反应速率均随着缓冲液pH值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0℃、pH值为9时,C.I.活性黑5的水解速率为3.5×10-5/min-1;相同温度下,在pH值10、11、12时该染料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pH值为9时的3、27、233倍,因此,C.I.活性黑5在冷轧堆染色时,在 pH值为9~10的缓冲液中水解稳定性较好。
2009 Vol. 30 (04): 59-64 [摘要] ( 1600 ) [HTML 0KB] [ PDF 837KB] ( 575 )
65 孙戒;邵飞鹰;汪海波
γ—聚谷氨酸整理涤/棉织物的舒适性
为了提高涤/棉织物的服用舒适性,采用γ-聚谷氨酸对其进行整理。研究γ-聚谷氨酸浓度、焙烘温度对涤/棉织物吸湿性、抗静电性和透湿性的影响,找到了γ-聚谷氨酸对涤/棉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并测试了水洗次数对整理效果和手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的增加,涤/棉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吸湿性和透湿率都增加,而焙烘温度对涤/棉织物的舒适性影响不大;当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为1%,焙烘工艺为110~120℃×3min时,整理的涤/棉织物可达到最佳舒适效果,并可耐20次水洗。
2009 Vol. 30 (04): 65-68 [摘要] ( 1233 ) [HTML 0KB] [ PDF 820KB] ( 395 )
69 李永强;刘今强;邵建中
CF4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染色性能,运用CF4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表面改性,探讨改性后织物理化性能的变化。应用SEM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表征改性后热稳定性的变化,应用表面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改性后织物表面分子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和化学性能都发生了变化,短时间处理能提高织物的润湿性能,延长处理时间织物表面引入了含氟基团(C-F),可赋予织物表面较好的拒水拒油效果,改性后织物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染色性能得到改善。
2009 Vol. 30 (04): 69-73 [摘要] ( 1356 ) [HTML 0KB] [ PDF 860KB] ( 459 )
74 马丕波;徐卫林;黄丽;崔卫钢
电晕处理对涤纶长丝上浆性能的影响

针对涤纶纱线采用淀粉浆料上浆困难的情况,研究电晕处理对涤纶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及不同比例PVA/淀粉浆料上浆性能的影响情况。改变电压和时间对涤纶纱线进行电晕放电处理试验,研究采用不同比例(PVA/淀粉)的浆料时对涤纶纱线上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电晕处理的涤纶纱线上浆后,浆纱耐磨性提高,毛羽降低,综合性能明显改善,涤纶纱线上浆工艺中,少用或不用PVA是可以实现的。

2009 Vol. 30 (04): 74-79 [摘要] ( 1438 ) [HTML 0KB] [ PDF 900KB] ( 434 )
80 薛卫巍;翟秋梅;薛永常;郑来久
罗布麻微生物脱胶工艺优化
为了提高枯草芽胞杆菌对罗布麻的脱胶效率,根据菌种生长与酶催化反应所需温度的差异,将罗布麻生物脱胶过程分为2个阶段,并对脱胶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酸氢二钾添加量为0.8%、浴比为1:25、枯草芽胞杆菌接种量为0.5%的条件下,在37℃脱胶18h,再升温至45℃脱胶0.5h,取得了良好的脱胶效果,罗布麻脱胶后的残胶率为10.84%,与未进行后阶段升温脱胶所得的残胶率相比降低了4.95%。
2009 Vol. 30 (04): 80-84 [摘要] ( 1176 ) [HTML 0KB] [ PDF 910KB] ( 605 )
85 林鹤鸣;吕娜娜;戚栋明;吴明华
PBA/TiO2接枝复合整理剂及其整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制备了TiO2粒子表面接枝率为13.5%的PBA/TiO2接枝复合胶乳,以其为整理剂,通过浸轧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研究表明:经PBA/TiO2接枝复合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和耐洗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PBA/TiO2整理的棉纤维表面TiO2粒子附着量大,分散更均匀。认为是纳米TiO2粒子表面存在的PBA接枝聚合物抑制了TiO2在棉纤维表面的团聚倾向,提高了TiO2与纤维聚合物的相容性和结合牢度,因而经接枝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2009 Vol. 30 (04): 85-89 [摘要] ( 1244 ) [HTML 0KB] [ PDF 926KB] ( 409 )
服装工程
90 钱欣
论服装设计的模仿方式
以较有市场影响力的本土服装品牌在近二三年中的设计方法为主要议题,以本土服装品牌产品设计的模仿方式为切入点,运用造型艺术的视知觉原理和服装社会学原理,从设计的角度对服装设计模仿方式进行分析,认为品牌服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产品设计的模仿方式不同,这是由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心态和设计心态所决定的,也给品牌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对服装设计的模仿心理和不同模仿设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服装设计过程应是创造模仿的应用。
2009 Vol. 30 (04): 90-93 [摘要] ( 1126 ) [HTML 0KB] [ PDF 893KB] ( 502 )
94 吴志明;李熠
服装流行色的色彩意向灰色预测
流行色作为引导时尚的代名词,其消费性和商业指导性变得愈加突出,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运用颜色科学的理论知识、日本色研所的NCD色彩意象理论以及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从抽象和意象思维2方面对历年服装流行色资料微观化、细致化。通过建立2000—2006年春夏女装小样本统计的蓝色流行程度评价值、明度、纯度、色彩意象群区分布百分比和色相倾向分布百分比的灰色GM(1,1)全数据和部分数据信息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蓝色流行程度及色调倾向性。
2009 Vol. 30 (04): 94-100 [摘要] ( 1108 ) [HTML 0KB] [ PDF 1020KB] ( 573 )
101 刘咏梅;何海洋;姚娟
基于面料弹性贴体针织衣身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研究针织面料样板结构与弹性变化的定量关系,首先进行针织面料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对选用的针织面料进行立体裁剪,得到基于针织面料弹性的针织衣身样板,并将其制成贴体型梭织衣身样板作为穿着尺寸样板。经针织与梭织样板比较分析,研究针织样板各部位尺寸间的变形规律。运用SPSS数学工具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针织样板各部位横向尺寸的数学模型。依据理论计算值与样板实际值,最终建立针对不同弹性针织面料贴体衣身样板细部尺寸间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提高了样板设计效率。
2009 Vol. 30 (04): 101-105 [摘要] ( 1087 ) [HTML 0KB] [ PDF 982KB] ( 438 )
106 朱方龙;王秀娟;张启泽;张渭源
火灾环境下应急救援防护服传热数值模拟
通过建立穿着于模拟人体的应急救援防护织物传热模型,研究模拟火灾环境下的服装传热特征。模拟人体肢体的圆柱体内核保持恒定温度37℃,模型考虑了织物吸收热辐射及热属性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运用有限差分完全隐式格式方法模拟计算了织物与人体皮肤的一维径向温度分布,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值代入Henriques烧伤模型方程以预测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的时间,其值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圆柱几何形状对天然阻燃高聚物纤维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影响效果较为显著,所建立的模型为覆盖于圆柱体的多孔材料传热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方法。
2009 Vol. 30 (04): 106-110 [摘要] ( 1215 ) [HTML 0KB] [ PDF 1054KB] ( 420 )
机械与器材
111 邹专勇;竺韵德;俞建勇;许强;程隆棣
钻孔皮圈集聚纺纱系统三维流场的模拟与分析

为研究钻孔皮圈集聚纺纱系统气流对须条的集聚效果,采用3D CFD技术建立了钻孔皮圈集聚纺纱系统集聚区域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应用软件Fluent 6.3对集聚区域内流场进行并行计算,表征了集聚区域流场的流动情况,解析集聚区域内流场的静压分布及速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流速度沿不同的轴向分量对须条的集聚作用不同;集聚区静压与流速沿Z轴向的分布规律相似;该系统集聚机制以气流集聚为主,椭圆孔与圆孔处的静压与速度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椭圆孔比圆孔具有更佳的集聚效果。

2009 Vol. 30 (04): 111-116 [摘要] ( 1340 ) [HTML 0KB] [ PDF 1115KB] ( 350 )
117 韩安太;郭小华
新型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在工业缝纫机中的应用
针对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设计必须满足低成本、高性能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使用线性霍尔传感器作为电机反馈元件的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由于安装在定子上线性霍尔传感器的输出模拟信号与转子气隙磁场强度成比例,与反电动势同相位,通过使用线性霍尔传感器代替光电编码器和开关霍尔传感器,可得到转子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不需要在静止坐标系和旋转坐标系之间相互变换,可以在静止坐标系中直接产生相电流命令的磁场定向控制算法。将提出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在工业缝纫机中,实现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合理可行,具有较高性价比。
2009 Vol. 30 (04): 117-122 [摘要] ( 1389 ) [HTML 0KB] [ PDF 1043KB] ( 356 )
管理与信息化
123 范晓旭;徐琪
基于XML中间件的服装供应链快速响应系统
针对服装供应链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中间件的快速响应系统,用XML格式统一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用XML文档连接机制进行异构数据集成,得到基于XML系统的流程设计和订货提前期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快速响应系统应用前后服装和面料订货提前期的变化得出:快速响应系统通过共享信息,消除了订货提前期中的订单处理延迟,减少了因上游企业订单处理延迟引起的生产延迟和面料的接收延迟,提高了服装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2009 Vol. 30 (04): 123-128 [摘要] ( 1404 ) [HTML 0KB] [ PDF 1097KB] ( 334 )
129 黄敏;张剑
三维服装表面模型的离散 Marching Cubes算法
对三维服装表面模型的重构简化算法进行了研究。在三维表面模型和化简方面采用了离散 Marching Cubes(DiscMC)算法,将离散的思想应用到三角面片的化简中,耗时插值计算量被降至最低,使得原有系统在重构效率和效果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位于同一平面且相邻的三角面片都进行合并,可以达到很高的简化比,算法效率很高,同时保持有限的精度损失,保持服装表面模型细微结构不会被 DiscMC 的简化过程所破坏,DiscMC 优于其他算法。另外,从算法描述实验知,DiscMC 仅限于原始体数据的密度值都在网格点上,并且简化是一次性的,不会反复进行简化,因此,非常适应于服装系统的三维表面模型简化。
2009 Vol. 30 (04): 129-134 [摘要] ( 1205 ) [HTML 0KB] [ PDF 1083KB] ( 319 )
135 张星;张得昆;沈兰萍
基于C/S模式的计算机配毛及信息管理系统
为控制原料成本并提高毛条加工质量,对毛条加工企业从原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生产及产品销售等主要环节信息流进行研究,开发出基于C/S模式的计算机配毛优化及毛条加工信息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目标、数据库的建立及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经毛条生产企业实际使用表明,可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不仅配毛速度快,提高和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而且还实现了配毛数据的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2009 Vol. 30 (04): 135-138 [摘要] ( 1131 ) [HTML 0KB] [ PDF 1022KB] ( 542 )
综合述评
139 王强;陈东生;魏取福
服装压对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为了更好地利用服装的压感舒,从服装压的功与过角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总结,阐述了服装压在治疗烧伤疤痕、防治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以及运动防护中的积极应用;同时论述了由于服装的重量压和束缚压使人体产生生理机能紊乱、增加人体负荷以及影响儿童发育等各种消极影响。分析了影响服装压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服装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2009 Vol. 30 (04): 139-144 [摘要] ( 1496 ) [HTML 0KB] [ PDF 1050KB] ( 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