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8 期 刊出日期:2011-08-15
    纤维材料
    虎纹捕鸟蛛丝蛋白/丝素复合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张敏 张野妹 朱仁宽 吴维 张爱丽 潘志娟
    纺织学报. 2011, (8):  1-6. 
    摘要 ( 1144 )   PDF (1278KB) ( 3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虎纹捕鸟蛛丝/六氟异丙醇(HFIP)和丝素/HFIP的混合液为纺丝液,制备了虎纹捕鸟蛛丝蛋白/丝素复合纳米纤维,并通过SEM、FT-IR、XRD研究了蜘蛛丝蛋白和丝素的混合比例对纤维的形态结构、分子构象、结晶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蜘蛛丝蛋白对静电纺丝素纤维的力学增强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蛛丝蛋白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明显减小,直径小于300nm的纤维数量增加;添加一定量的蜘蛛丝蛋白有助于改善静电纺丝素纤维毡的力学性能。FT-IR和XRD谱图都表明,蜘蛛丝蛋白的质量分数对复合纤维中β-折叠、无规卷曲、α-螺旋和β-转角构象分子的含量均无规律性的影响。
    多壁碳纳米管调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超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肖红伟 李妮 谢军军 熊杰
    纺织学报. 2011, (8):  7-11. 
    摘要 ( 1055 )   PDF (1054KB) ( 3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超细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仪和透射电镜(TEM)对超细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取向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使纤维直径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当多壁碳纳米管含量为0.5%时,其在纤维内部分散、取向及增强效果均达到最佳。
    PVAc/SnO2杂化纳米纤维的光催化及力学性能
    夏鑫 凤权 魏取福 蒋淑冬
    纺织学报. 2011, (8):  12-16. 
    摘要 ( 1100 )   PDF (1111KB) ( 3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甲醇、乙醇作为混合溶剂,将PVAc与Sn(OH)4水溶胶杂化并进行1%TiO2颗粒掺杂的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Ac/SnO2及PVAc/SnO2/TiO2纳米纤维。利用制备的杂化纤维膜对亚甲基蓝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光催化前后纤维形貌的变化以及通过AFM测试单根纤维的力-距离曲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单根纤维中PVAc与SnO2的分布结构,同时也进行了光催化前后杂化纤维膜力学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nO2含量的增加,光催化降解性能不断提高,当SnO2含量达到30%时,降解率达到95%。同时,在相同SnO2含量中添加1%TiO2颗粒,有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杂化纤维在光催化后能够保持纤维状,但单根纤维的模量降低。由于光催化后纤维间的结合模式发生变化,纤维膜的断裂强力增强,伸长率下降。
    非针式静电纺丝工艺及其纳米纤维形态
    鄧一安 黄旭晔 陈锦江 伍庆勋
    纺织学报. 2011, (8):  17-20. 
    摘要 ( 983 )   PDF (873KB) ( 4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针对聚乙烯醇以水当溶剂,来进行连续非针式静电纺丝奈米纤维之抽丝,而由实验结果我们可得在收集间距12 cm的情况下,其所收集到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65 nm,SD.49 nm,而收集间距在14 cm的情形下之纤维平均直径为:219 nm,SD.62 nm,最后收集间距在16 cm的情形下之纤维平均直径为:141 nm,SD.40 nm,且在整个纤维样品上并无出现凝聚小液滴的型态,并且纤维分布均匀。
    TiO2/ACF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特性
    张秀林 张越 刘庆生 邓炳耀
    纺织学报. 2011, (8):  21-24. 
    摘要 ( 975 )   PDF (777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TiO_2溶胶,并将TiO_2溶胶和粘胶基非织造布通过浸渍-干燥、磷酸活化和煅烧工艺一步法制备得到TiO_2/ACF光催化材料。采用EDAX、XRD、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同时测试了样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样品负载上了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的混晶的TiO_2;而且在样品的纤维上出现了孔洞,形成活性碳纤维;同时在20w紫外灯照射下,TiO_2/ACF光催化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500℃碳化条件得到的TiO_2/ACF光催化材料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8.83%。
    硫代硫酸钠对涤纶织物化学镀银的影响
    徐文龙 熊杰 徐勤 刘志才 焦玉雪 陈虎
    纺织学报. 2011, (8):  25-29. 
    摘要 ( 1019 )   PDF (1069KB) ( 2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稳定剂硫代硫酸钠对化学镀银镀液稳定性、镀层表面形貌、镀层成分、结晶情况、镀银速率、表面电阻以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代硫酸钠能使镀液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但若浓度过高,会出现镀层结构疏松的现象;镀层中银的结晶形态是立方面心(fcc)结构,晶粒大小随着硫代硫酸钠浓度增加而减小;硫代硫酸钠加入使镀银速率下降,但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加,当硫代硫酸钠浓度增大到0.6mg/L时,会使镀银速率大幅减小,成为化学镀银的毒化剂;当硫代硫酸钠浓度在0.4mg/L以内,对织物的表面电阻和电磁屏蔽效能影响不大。
    涤棉织物在NMMO溶剂中的溶解及溶液性能
    周文娟 张瑞云
    纺织学报. 2011, (8):  30-37. 
    摘要 ( 1198 )   PDF (1662KB) ( 3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采用NMMO溶剂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含棉成分进行溶解回收。为研究涤纶在NMMO溶剂中所受的影响,首先采用NMMO溶剂对涤纶进行溶解,对比发现溶解温度、溶解时间以及抗氧化剂对涤纶基本无影响;采用NMMO溶剂在85℃下溶解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含棉成分1.5h,过滤出涤纶后,通过偏光显微镜、折射率、溶液流变性能对纤维素溶液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其可纺性能。研究发现高聚合度、低纤维素含量的溶液表现出较好的可纺性。
    纺织工程
    空气变形纱的抗弯性能
    姜岩 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11, (8):  38-40. 
    摘要 ( 633 )   PDF (775KB) ( 3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气变形纱线的抗弯刚度过高是限制其在日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应用和发展主要因素, 利用悬臂梁法可测知空气变形纱的抗弯刚度值比同规格棉、毛纤维环锭纱线高出2倍以上。空气变形纱加工成形过程中通过纤维空间排列秩序性变化形成的缠结结构是其抗弯性能的结构根据,可由缠结度指标分级标示。利用优化空气变形加工工艺参数可以在不过多延长工艺流程的条件下,实现较小幅度抗弯性能的改善。而利用多重变形加工,可以通过调整纱线缠结度而较大幅度降低空气变形纱的抗弯刚度,实验表明异收缩率在10%以上时,异收缩变形可降低空气变形纱抗弯刚度。
    PTT/PLA/粘胶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
    张红霞 陈志蕾 李艳清 田伟 祝成炎 王荣根 徐海兵
    纺织学报. 2011, (8):  41-45. 
    摘要 ( 1093 )   PDF (1068KB) ( 4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PTT/PLA/粘胶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本文先比较了10种由不同含量的PTT、PLA和粘胶混纺纱线的强力和毛羽;接着对相应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和透湿性等进行测试,探索各原料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找出原料间的最佳混纺比,使织物的性能达到最佳。结果表明:当PTT的含量在40%,PLA在15%-30%,粘胶在30%-45%时,其服用性相对较好。
    机织物透气性预测的投影寻踪回归模型
    王健 张晓丽 刘陶
    纺织学报. 2011, (8):  46-49. 
    摘要 ( 875 )   PDF (998KB) ( 4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机织物透气性预测中存在非线性建模困难的问题,选择机织物总紧度、厚度、平方米重及平均浮长等结构参数作为机织物透气性预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机织物透气性预测的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对模型训练样本的拟合值及检验样本的预测值以相对误差的均值及标准差为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BP神经网络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精度均优于BP 神经网络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在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仍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为机织物透气性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多梳拉舍尔花边的边部设计
    于静 蒋高明 董智佳
    纺织学报. 2011, (8):  50-56. 
    摘要 ( 731 )   PDF (1678KB) ( 4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梳拉舍尔花边的边部设计是花边设计的重点,直接影响着花边的整体美观效果,通过对多梳拉舍尔花边的大量分析和设计,针对如何设计出精美实用的边部,提出了独特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纹样特点,将边部设计方法分为独立纹样设计和连续纹样设计法,并详细探讨了这两种方法的构成元素、元素搭配技巧以及工艺实现问题。同时系统地概括出常用的结构形式,并深入研究了花边设计时影响花边形成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提高多梳拉舍尔花边设计的总体水平。
    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复合材料连续状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万振凯 李嘉禄 李怡
    纺织学报. 2011, (8):  57-61. 
    摘要 ( 754 )   PDF (944KB) ( 3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介绍了将FBG嵌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方法,提出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状态健康监测方法,分析了材料在拉伸承载下的内部应变与FBG变化关系,提出了信号采集和处理方式。实验结果表明,FBG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传感特性,复合材料的编织角对FBG的信号有一点影响,植入光纤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本课题的研究为先进智能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染整与化学品
    媒染剂对茶色素染色棉纤维性能的影响
    李凤艳 刘丽华
    纺织学报. 2011, (8):  62-66. 
    摘要 ( 937 )   PDF (1016KB) ( 4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单宁酸、醋酸锌和硫酸铝钾为媒染剂,采取后媒染的方式,用绿茶萃取液对棉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染浴pH值、媒染剂用量对棉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以染色纤维在水浴中放置不同时间后,残液的透光率下降率表示纤维的染色牢度。利用TM-1000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染色前后纤维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媒染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醋酸锌作为媒染剂,其染色纤维相应的K/S值最大,但染色牢度相对较差;单宁酸染色后纤维的表面仍清晰可见棉纤维特有的沟槽结构,醋酸锌和硫酸铝钾染色后的纤维表面沉积了一层不溶性络合物;媒染后棉纤维的断裂强力略有下降,酸性条件下染色下降更为明显,断裂伸长率呈现一定幅度的上升趋势。
    蚕丝织物上茜草染料的光老化
    张殿波 赵丰 刘剑 周旸 曹晓晔 张敬 吴子婴 彭志勤 胡智文
    纺织学报. 2011, (8):  67-71. 
    摘要 ( 725 )   PDF (1000KB) ( 4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拟茜草染色丝绸文物在展览时的自然光老化过程,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光老化实验。采用荧光紫外灯、卤素灯和白光LED灯,对自制茜草染色样品进行光老化实验。得到了三种照明条件下染料的褪色规律曲线,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光老化的内在规律和机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对茜草染料破坏较严重;卤素灯照明下染料褪色速率稍慢于LED灯;陕西茜草的主要色素成分经鉴定为茜紫素,且其峰面积的变化规律与光老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麻栎壳天然色素在羊毛织物上的染色性能
    蔡苏英
    纺织学报. 2011, (8):  72-75. 
    摘要 ( 732 )   PDF (1075KB) ( 3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天然染料──麻栎壳对羊毛染色,选择四种金属离子,采用三种不同的媒染方法,并进行拼色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不同、媒染方法不同,织物的颜色不同,其中前媒法染色织物表观色深值较大,各项牢度较好;拼色织物的色光随拼色剂浓度配比而变化,各项牢度普遍达到3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羊毛在媒染时,金属离子可能与羊毛中的S-O键、羧基、酰胺基等发生了配位反应,使媒染后的织物染色牢度提高。
    桑椹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及其对丝织物媒染染色
    张林龙 王华印 李萍 封怀兵
    纺织学报. 2011, (8):  76-80. 
    摘要 ( 1146 )   PDF (1078KB) ( 3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桑椹染料在丝织物表面色深度低、色牢度差以及最大程度表现桑椹染料颜色特点,选择合理的桑椹染料染色工艺参数、媒染工艺对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桑椹染液的可见吸收光谱、染色织物表面色深度(K/S、ΔE*)及染色牢度来探讨桑椹天然染料的颜色稳定性及其在丝绸织物的媒染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桑椹天然染料在pH值4以下,温度80℃以下表现出良好的颜色特征,利用媒染工艺,尤其是后媒染色工艺可以较大程度提升染色深度和牢度。
    有机颜料微胶囊形态对棉织物涂料印花效果的影响
    陈智杰 申兴丛 徐杰 许玲玉 戚栋明
    纺织学报. 2011, (8):  81-86. 
    摘要 ( 924 )   PDF (1613KB) ( 2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将细乳液和微悬浮聚合制得的有机颜料微胶囊应用于棉织物的涂料印花,通过显微观察和服用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胶囊形态对印制棉织物表面形貌和印花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微胶囊印花的成膜过程。发现:准纳米级的细乳液聚合制备微胶囊具有较好的铺展流动性和自粘性,因而通过焙烘成膜可将其中的有机颜料颗粒高效稳定均匀牢固地包埋在纱线上表层整个单纤维表面的连续薄膜层内,相应的印花织物表现出较好的色牢度、色深性和手感。微悬浮聚合制备微胶囊内颜料颗粒与粘合剂高分子具有较好复合性,但其大尺寸和高颜料颗粒数导致其中的颜料颗粒只能以大规模聚集体的形式堆积于纱线表面的局部区域。由此认为微胶囊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焙烘成膜过程中颜料颗粒的迁移扩散能力对于织物的印花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小型的微胶囊化处理才可有效提升粘合剂的粘附效率,进而显著提高颜料颗粒在单纤维表面的结合牢度以及在织物表面的分散均匀性。
    改性丝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叶皓华 陈国强 唐孝明
    纺织学报. 2011, (8):  87-91. 
    摘要 ( 767 )   PDF (1079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环氧氯丙烷、丝胶为原料,利用丝胶上的氨基对环氧氯丙烷进行取代,制成了一种新型的改性剂,配制了该改性剂的水乳液,并用于棉织物的改性整理,并对其织物的一些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剂与棉织物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并固着于棉织物上,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白度和毛细管效应没有明显变化。
    β-环糊精预聚体与棉织物的接枝工艺
    王春梅 何瑾馨
    纺织学报. 2011, (8):  92-97. 
    摘要 ( 722 )   PDF (1257KB) ( 2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增加棉织物的功能性,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水溶性的β-环糊精预聚体(β-CDP)。采用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SHP)作为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将β-CDP接枝到棉织物上,研究了CA、β-CDP及SHP的浓度、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接枝工艺为:β-CDP为30g/L,CA为50g/L,SHP为30g/L,焙烘温度为180℃,焙烘时间2.5min。结果表明,接枝后织物的吸香和缓释性能明显提高,白度和强力略有改善。
    纳米功能性纺织品表面颗粒物的迁移性
    顾娟红 陈军 钟海舰 郑利 郑晨
    纺织学报. 2011, (8):  98-101. 
    摘要 ( 833 )   PDF (740KB) ( 5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分别经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整理的纺织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及元素分析观测纤维表面纳米材料的存在和形貌,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了模拟条件下的浸出液,探讨是否存在因汗渍、水浸引起纳米颗粒物的脱落,以及在迁移过程中无机纳米颗粒物粒径的变化,对纳米纺织品在应用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纤维表面分散分布着不规则的颗粒物,粒径从nm级到um级,元素分析可知观察到的颗粒物分别是ZnO和TiO2;汗渍或水浸可以导致纳米材料的脱落和溶解,但浸提液中的颗粒物粒径在微米级。
    服装工程
    礼服设计中面料的立体构成技法
    张龙琳 周莉 安妮
    纺织学报. 2011, (8):  102-106. 
    摘要 ( 1092 )   PDF (938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礼服的造型就像一个立体雕塑。在适合人体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面料的立体构成技法进行不同的款式设计,是时尚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礼服风格。礼服的设计中,主要利用立体构成技法表现基本造型元素点、线、面的“意”和“形”,在整体廓形上或者在局部造型上进行面料的立体处理表现服装的空间立体造型。指出礼服设计师应巧妙运用面料的立体构成技法,以展现礼服的立体美和着装者的高贵优雅。
    分割法造型工艺技术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
    邹平
    纺织学报. 2011, (8):  107-111. 
    摘要 ( 1127 )   PDF (1293KB) ( 4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割法在针织服装中既能构成多种形态,又能起装饰和分割形态的作用。由于针织服装具有易脱散的特性,一直以来分割线的应用是针织服装的禁忌,但可以充分利用针织面料所特有的线圈结构及面料特性,来实现针织服装设计的分割效果,使针织服装更加丰富多彩。本文通过系统地阐述分割法种类,分割法造型工艺技术原则,分割法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使之对分割类针织女装的设计、制作有一定的参考。掌握分割法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有助于在针织服装实际变化中灵活运用,以此希望能提高分割法在针织服装中运用的功效。
    荡领造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哲 林彬
    纺织学报. 2011, (8):  112-116. 
    摘要 ( 638 )   PDF (963KB) ( 3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荡领是时尚服装中造型多变且运用广泛的一种领型,其造型与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试验采用5种性能不同的面料,分别测量出它们的厚度、悬垂性、重量、抗弯刚度等物理性能。在结构设计中以剪开量的不同为参考因素,用不同面料制作连身肩部无褶的荡领,并对其进行褶皱测量。根据面料性能的数据、剪开量的数据、褶皱测量的数据,分析面料的性能和结构参数对荡领造型的影响。
    基于蒙赛尔色彩调和理论的男式商务西装典型配色
    滕兆媛 刘晓刚
    纺织学报. 2011, (8):  117-121. 
    摘要 ( 660 )   PDF (1030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文结合实际的男式商务正装市场调研,深入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男装最为典型的藏蓝色的搭配设计。作者利用了国际色彩量化中最常用的孟赛尔色彩调和理论,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面积九分法,科学地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方法,创新性地引入到男式商务西装的色彩设计领域中,创造性地总结出男式商务西装穿着的视觉面积特点,并以藏蓝色为依托,以设计案例为基础,对色彩搭配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通过新颖全面的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创新以及精确巧妙的切入点,解决了困扰男装品牌色彩设计经验化、盲从化的掣肘。
    机械与器材
    刚性圆柱上环向缠绕张力的分析与设计
    邢静忠 李家惠 陈利 杨涛
    纺织学报. 2011, (8):  122-127. 
    摘要 ( 1092 )   PDF (1179KB) ( 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各向同性材料三维本构关系,考虑环向缠绕张力对已缠绕层张力产生的放松量,研究刚性圆柱上环向缠绕层内的张力分布的解析解。建立环向缠绕张力与缠绕后剩余张力分布的关系,以及由给定缠绕张力确定缠绕后剩余张力分布的微分方程,提出了由给定剩余张力分布计算缠绕张力变化规律的计算方法。计算获得等张力,等力矩和锥度张力条件下缠绕后剩余张力分布的解析公式;得到了缠绕后等张力分布和拆除模具后零张力分布的缠绕张力解析解,以及实现均匀径向应变分布的缠绕张力。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模型对缠绕层的张力放松分析更合理,研究结果可用于刚性圆柱形芯模上的剩余缠绕张力分析和缠绕张力设计。
    剑杆织机经纱张力控制中噪声信号估计与滤波
    徐荣华 王钦若 宋亚男
    纺织学报. 2011, (8):  128-132. 
    摘要 ( 737 )   PDF (992KB) ( 3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剑杆织机张力控制中噪声源及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剑杆织机张力控制中噪声信号的分类处理原则;针对高频振动噪声和随机噪声,通过定义难控度的概念,分析了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方法;针对周期性低频振动噪声,采用频谱分析定周期+相干平均法定信号的方法估计周期性振动噪声并进行补偿设计,提高控制性能;通过matlab编程及simulink仿真,验证了分析和设计有效性,并为实际系统滤波器及控制器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微波干燥技术在筒子纱线中的应用
    王绍宗 单忠德 吴双峰
    纺织学报. 2011, (8):  133-135. 
    摘要 ( 785 )   PDF (576KB) ( 4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波干燥具有干燥均匀、效率高、质量好等优点,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新型干燥技术。本文自行研制微波干燥设备并研究其微波分布规律;利用微波干燥设备干燥纱卷, 研究了微波干燥设备的干燥效率,探讨其在纺织染整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为微波干燥在纺织染整行业的应用提供的研究基础。
    管理与信息化
    Y形纤维截面异形度的测量方法
    刘尧逢 瞿畅 王君泽
    纺织学报. 2011, (8):  136-141. 
    摘要 ( 1085 )   PDF (1125KB) ( 3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Y形纤维异形度测量方法,重点针对纤维截面图像边界不封闭等问题,对现有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三点法测量纤维异形度,提高了纤维截面形态特征参数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以及扩大了测量参数的范围,为Y形纤维的生产制造提供全面的参考及评价依据。分析讨论测量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方法具有较好实际应用性。
    织物图像增强矩阵特征模型的建立
    刘哲
    纺织学报. 2011, (8):  142-146. 
    摘要 ( 744 )   PDF (1000KB) ( 4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缺乏有效显现织物特征的成熟模型,使织物疵点识别效果不佳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织物图像特征模型—“增强矩阵特征模型”。该特征模型以图像的灰度值为基础,引入一种新的增强矩阵。该矩阵由根据织物图像梯度变化生成的矩阵算子组成,可对像素灰度值进行变换计算以放大或缩小图像局部特征,使图像的特征显现更加层次分明。通过采用MATLAB7.0编写程序验证该特征模型,发现该模型对织物疵点特征的显现效果明显,使疵点区域的特征变异得到明显增强,为织物疵点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纤维材料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服装文化心理模式的变迁
    孙涛 吴志明 潘盼 杨旭
    纺织学报. 2011, (8):  147-150. 
    摘要 ( 971 )   PDF (1068KB) ( 5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服装文化的近三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革,即服装文化心理模式的变迁。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心理中有根深蒂固的身份认同模式,即把个人的服装与其社会身份紧密结合,个人着装行为要由群体和社会加以规范。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人就初步实现了服装文化心理进入现代化的两次模式变迁,即由身份认同到身体认同,由身体认同到个性认同。中国服装文化由群体规范的自觉,发展到身体意识的觉醒,进而提升到个体意识的表达,从此开始了服装文化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