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0-08-15
    纤维材料
    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杨凯, 张啸梅, 焦明立, 贾万顺, 刁泉, 李咏, 张彩云, 曹健
    纺织学报. 2020, (08):  1-8.  doi:10.13475/j.fzxb.20191205408
    摘要 ( 395 )   HTML ( 6 )   PDF (3944KB) ( 19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首先采用乙酸锌、硫酸双催化合成高邻位酚醛树脂,然后配制酚醛/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混合溶液,采用静电纺丝、固化、炭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得到柔性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酚醛初生纤维在溶液固化后,酚环对位取代增加,纤维内发生了分子间交联,但PVB有一定的醇解,使酚醛纤维在炭化过程中低温稳定性下降,而高温残碳率升高,炭化后制备得到多孔碳纤维;活化后得到的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为1 409 m2/g,其对亚甲基蓝及碘的吸附量分别达到837和2 641 mg/g。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热力学稳定性能
    展晓晴, 李凤艳, 赵健, 李海琼
    纺织学报. 2020, (08):  9-14.  doi:10.13475/j.fzxb.20191202306
    摘要 ( 492 )   HTML ( 18 )   PDF (3919KB) ( 1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熔点低、易蠕变等不足,以油田井下作业环境为测试条件,研究了UHMWPE纤维在干热和湿热状态下的力学稳定性能,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并分析了UHMWPE纤维的热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UHMWPE纤维表面在热和处理液的刻蚀作用下产生明显的沟槽;在相同的温度下处理,湿热状态下纤维的力学性能损失比干态下小,尤其在70 ℃下湿热连续处理30 d,纤维强力下降率基本控制在6%以内;对纤维进行干热处理,当温度接近纤维熔点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强力下降明显,140 ℃下干热处理1 h,强力最大下降率达19.87%。

    等离子体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陈千, 廖振, 徐明, 朱亚伟
    纺织学报. 2020, (08):  15-21.  doi:10.13475/j.fzxb.20191202007
    摘要 ( 379 )   HTML ( 4 )   PDF (4104KB) ( 1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粘接性能,研究了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PTFE膜剥离强度和水接触角的影响, 并比较了氧气、氮气和氩气等离子体处理PTFE膜粘接强度的差异,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TFE膜表面元素、形态和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氮气等离子体处理的PTFE膜,其剥离强度较未处理的PTFE膜提高了539.8%,水接触角提高了11.4°,达120.4°;当放电量低于36 kJ 时,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的PTFE膜剥离强度随放电量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继续增加放电量时,PTFE膜表面形成了凹凸沟槽的荷叶形貌,该荷叶形貌决定了膜粘结性和疏水性的强弱。

    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复合保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凌云, 钱晓明, 邹驰, 邹志伟
    纺织学报. 2020, (08):  22-26.  doi:10.13475/j.fzxb.20190604305
    摘要 ( 272 )   HTML ( 6 )   PDF (3195KB) ( 4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保暖非织造材料,以聚酯-聚乙烯(PET-PE)双组分皮芯结构复合纤维为主体,通过热风工艺,采用自然沉降法使SiO2气凝胶粉末粘附于复合纤维表面,制得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纤维复合非织造材料。对复合非织造材料表面SiO2气凝胶粉末质量分数、微观结构、保暖性能、压缩回弹性能、拉伸性能、透气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粉末与聚酯-聚乙烯复合纤维可有效结合,SiO2气凝胶粉末的加入对纤维网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提升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压缩回弹性能、拉伸性能,同时因增加了纤维间静止空气的含量,使复合非织造材料的保暖性能得到提升。

    纺织工程
    广角机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其偏轴拉伸力学性能
    张祝辉, 张典堂, 钱坤, 徐阳, 陆健
    纺织学报. 2020, (08):  27-31.  doi:10.13475/j.fzxb.20191103906
    摘要 ( 416 )   HTML ( 17 )   PDF (6460KB) ( 17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对原有普通剑杆织机改进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角机织物的织造工艺,织造了经纱和纬纱夹角为120°的涤/棉平纹广角机织物。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普通涤/棉正交织物和广角机织物不同偏轴方向的拉伸力学性能,获得了其应力-应变曲线和特征值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变形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对于普通正交机织物和广角机织物,其拉伸断裂强力均呈现出明显的极轴特性;在断裂强力相同的情况下,与普通正交机织物相比,广角机织物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0%,经、纬向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42%和79%,展现出优异的强度和变形特征。

    球形弹体冲击下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破坏机制有限元分析
    武鲜艳, 申屠宝卿, 马倩, 金利民, 张威, 谢胜
    纺织学报. 2020, (08):  32-38.  doi:10.13475/j.fzxb.20190803007
    摘要 ( 260 )   HTML ( 7 )   PDF (7515KB) ( 5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抗冲击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破坏机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以三维正交机织物为靶体,在纱线尺度细观结构模型上计算其在不同初始速度球形弹体冲击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对不同初始速度下球形弹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历程、各纱线系统吸能比例、材料渐进破坏过程以及最终破坏形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直排列的纱线系统在吸收与耗散球形弹体冲击能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使能量以很快的应力波速扩展到三维正交机织物靶体的大面积区域,并提高吸能效果;球形弹体初始速度为100 m/s时,经、纬、Z纱系统可分别吸收总能量的39.6%、48.37%、12.03%,经、纬纱系统为三维正交机织物靶体抵抗冲击力过程中的主要承力部位;通过增加纱线层数、织物体积及织造密度等可提高三维正交机织物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应用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色织物疵点检测
    周文明, 周建, 潘如如
    纺织学报. 2020, (08):  39-44.  doi:10.13475/j.fzxb.20191000606
    摘要 ( 270 )   HTML ( 3 )   PDF (5410KB) ( 1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色织物疵点的有效检测,提出一种应用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疵点检测方法。根据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原则,将织物图像分为大小相同的图像块;然后针对每个图像块,选取K个与其最相似的图像块计算与该图像块的差异值之和,用该差异值之和表示该图像块中心像素的显著性;从而生成一幅视觉显著性图;最后对显著性图进行阈值分割,得到色织物疵点的检测结果。为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将带有纬缩、破洞和跳花等区域性疵点的素色、条纹和格子色织物图像作为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抑制不同种类织物的纹理背景,突出疵点区域,实现疵点的有效检测,该方法在色织物疵点检测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染整与化学品
    天然彩棉后整理加工中颜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曾玉晖, 张亭亭, 王克作, 何力, 陈益人
    纺织学报. 2020, (08):  45-49.  doi:10.13475/j.fzxb.20190603305
    摘要 ( 254 )   HTML ( 1 )   PDF (2319KB) ( 8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天然彩棉在后整理加工中金属离子等因素使其颜色发生变化的问题,研究了天然彩棉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溶液、石油醚预处理以及在金属离子处理液中颜色的变化,并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80 ℃时,天然彩棉颜色无太大变化,当温度高于80 ℃时,随温度的增加,天然彩棉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当pH值小于7时,天然彩棉的颜色随pH值减小而逐渐变浅,当pH值大于7时,天然彩棉的颜色随pH值增大而逐渐变深;经石油醚预处理后天然彩棉的颜色比未经石油醚预处理的更为稳定;Fe2+、Fe3+、Cu2+等金属离子均对天然彩棉颜色有影响,其中Fe3+对天然彩棉颜色的影响最大。

    应用环保型还原剂的硫化黑染色工艺
    李瑞卿, 王伟, 魏炳举, 周长文, 张淑桃
    纺织学报. 2020, (08):  50-54.  doi:10.13475/j.fzxb.20190905306
    摘要 ( 689 )   HTML ( 14 )   PDF (2475KB) ( 1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传统硫化黑染料染色污染大、染色工艺不稳定等问题,以复合还原剂D作为硫化黑BR染色还原剂对棉纱进行染色,并与传统硫化碱的染色性能和清洁性进行对比。分析了硫化黑BR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复合还原剂D质量浓度、染色温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黑BR质量浓度为6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20 g/L、复合还原剂D质量浓度为19 g/L、染色温度为95 ℃条件下,染色后纱线表观色深(K/S)值为46.88,耐皂洗牢度可达到4~5级,干摩擦牢度为4级,湿摩擦牢度为2级;将复合还原剂D与传统硫化碱进行对比,其染色后纱线K/S值优于硫化碱工艺,染液中还原性硫元素降低78.0%,机台废液中化学需氧量降低76.4%。

    水性聚丙烯酸酯对涂层商标织物图案打印效果的影响
    朱清, 徐丹丹, 潘园歌, 王成龙, 郑今欢
    纺织学报. 2020, (08):  55-62.  doi:10.13475/j.fzxb.20190700608
    摘要 ( 217 )   HTML ( 1 )   PDF (6649KB) ( 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涂层商标织物打印时吸墨速干性能差、打印图案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涂层剂粒径、涂层浆料流变性能,以及涂层商标织物的质量损失率、接触角和清晰度等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改性结构的涂层剂对涂层商标织物打印效果的影响,建立涂层表面结构与打印效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涂层商标织物0.001~0.010 μm2 孔面积区间的孔隙率高于0.509%时,喷印图案易出现露白情况,且随着孔隙率的升高,露白现象加剧;当0.1~1.0 μm2 区间的孔隙率高于2.656%时,易出现墨水渗化现象;在1~100 μm2的孔面积区域中,微孔尺寸大都分布在1 μm2 左右,当该区域的孔隙率过高(超过9%以上)时,涂层商标织物表面大孔结构较多,打印文本图案的连续性较差。

    基于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的电刺激响应智能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
    盛明非, 张丽平, 付少海
    纺织学报. 2020, (08):  63-68.  doi:10.13475/j.fzxb.20191002206
    摘要 ( 338 )   HTML ( 9 )   PDF (7696KB) ( 7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电致变色液晶易流动,难以塑形而不易与纺织品结合应用的问题,在向列相液晶中掺杂二色性染料形成宾主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将其作为芯材封装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内,得到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通过偏光显微镜分析液晶在限域条件下的独特光学性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学性能,并探讨微胶囊包覆对染料掺杂型液晶的驱动电压与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 μm,芯材载量约为70%,驱动电压为3.6 V,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以微胶囊为原料涂敷在导电织物上,其光学外观可在直流电源刺激下于无色态和有色态之间发生可逆转变,从而为优化电致变色液晶微胶囊器件制备工艺和提高纺织品柔性显示性能奠定基础。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柔软剂中的环硅氧烷
    于岩, 章若红, 钟毅, 杜英英, 毛志平, 徐红
    纺织学报. 2020, (08):  69-73.  doi:10.13475/j.fzxb.20190904906
    摘要 ( 248 )   HTML ( 8 )   PDF (2467KB) ( 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纺织柔软剂中环硅氧烷高效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纺织柔软剂中环硅氧烷的分析方法。利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对样品进行振荡提取,并将提取的溶液经过滤后与六甲基二硅氮烷进行衍生化反应,反应后的溶液采用GC-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混合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1~100 mg/L 范围内,GC-MS法测定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的峰面积与混合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0.995 3;GC-MS法的检出限为0.117 0~0.201 0 mg/L, 定量限为0.390 0~0.670 0 mg/L,重复性和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0%和7.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8%~114.3%,相对标准偏差为1.3%~6.4%,满足检测的要求;GC-MS法的操作简单,可精准地检测出纺织柔软剂中D4、D5、D6的微量残留。

    纺织品色彩管理色表测量数据的误差优化
    应双双, 裘柯槟, 郭宇飞, 周赳, 周华
    纺织学报. 2020, (08):  74-80.  doi:10.13475/j.fzxb.20190702107
    摘要 ( 249 )   HTML ( 3 )   PDF (3298KB) ( 6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纺织品色彩管理中,测量误差引起呈色规律跳变和反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向的曲线拟合算法,并结合每一方向曲线对应的权重系数,对测量数据中误差过大的坏点进行优化。通过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对该优化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方向曲线拟合优化算法对误差大的数据优化显著,对其他正常数据影响小,且可有效降低色表测量数据误差带来的影响,优化后生成的国际色彩联盟(ICC)色彩特性文件整体平均色差降低12.30%,难打色平均色差降低16.67%,中性灰色平均色差降低16.74%;在软打样过程中,优化后生成的ICC色彩特性文件的打样色差也小于优化前的色差。

    织物基载体在含盐废水蒸发处理中的应用
    刘捷, 仝胜录, 李小端, 刘立国, 何加浩, 李文斌, 熊日华
    纺织学报. 2020, (08):  81-87.  doi:10.13475/j.fzxb.20190406807
    摘要 ( 263 )   HTML ( 8 )   PDF (5025KB) ( 9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含盐废水蒸发处理工艺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纺织品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传湿快和光热转换性能可控等特性,将其作为含盐废水的流动以及蒸发载体进行实验,研究其厚度、透气性、颜色和纳米碳化锆后整理对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废水在织物表面的蒸发速率比在自然状态下蒸发提高了400%;厚度为0.48 mm的织物相比于1.32 mm的织物,含盐废水蒸发速率提高了63%;透气率为126.7 L/(s·m2)的织物相比于53.9 L/(s·m2)的织物,含盐废水蒸发速率提升了56.9%;黑色织物对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促进作用相比于白色织物提高了30.3%;采用纳米碳化锆整理后白色织物表面含盐废水的蒸发速率相比未处理织物提升了95.3%。

    服装工程
    管道式通风服头部与躯干部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
    张昭华, 李璐瑶, 安瑞平
    纺织学报. 2020, (08):  88-94.  doi:10.13475/j.fzxb.20190707907
    摘要 ( 299 )   HTML ( 6 )   PDF (4006KB) ( 16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环境中人体躯干与头部都是大量出汗的部位,且头部的热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热感,因此通风降温服的设计应兼顾这两大区域进行针对性的降温。为探究热环境中头部联合躯干降温方式的效果,制作了管道通风背心与通风帽,并进行了躯干降温和躯干联合头部降温的对比试验。在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40%的人工气候室内,8位男性受试者完成了2次运动试验,试验中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响应与主观感觉评价。结果显示:在总通风量恒定(9 L/s)的情况下,躯干与头部联合降温可显著降低额头部位的皮肤温度,对促进头部散热有积极作用;增加头部降温有助于降低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热感、湿感与不舒适感,特别是能显著缓解整体热感,但对湿感和不舒适感无统计学上的显著作用。

    服装设计知识图谱中的服装装饰工艺分类模型
    杨娟, 张远鹏
    纺织学报. 2020, (08):  95-100.  doi:10.13475/j.fzxb.20191003306
    摘要 ( 364 )   HTML ( 8 )   PDF (2519KB) ( 1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服装装饰工艺类别判定中噪声视角或弱相关视角带来的负影响问题,采用具备视角约减功能的多视角分类模型对噪声视角或弱相关视角进行动态过滤。首先基于1-阶TSK模糊系统,在其目标优化函数中引入视角间分类误差一致性约束,实现多视角协同学习;然后通过变体信息熵学习各视角的权重,并在权重学习过程中制定视角约减规则,自动剔除噪声视角或弱相关视角;最后通过服装装饰工艺类别分类实验对所构建模型的分类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视角约减之前,所提出的多视角分类模型的测试精度提高了2.68%,可有效地过滤噪声视角或弱相关视角,降低其对分类精度的影响。

    服装印花图案设计的感性研究
    郑畑子, 王建萍
    纺织学报. 2020, (08):  101-107.  doi:10.13475/j.fzxb.20191104407
    摘要 ( 412 )   HTML ( 7 )   PDF (3538KB) ( 1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对服装印花图案的感性需求,从而进行更精准的产品开发和推荐,以G企业主营产品男衬衫为对象,首先采用层次结构表示法分解出图案设计的三大要素和23个要素子类;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聚类分析建立男衬衫感性意象空间;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获取其对设计要素和男衬衫感性意象的关联度评价;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得出三大图案设计要素的综合权重值,利用权重值建立评价矩阵,可判断不同图案设计男衬衫的风格归属;通过印花男衬衫图案设计和感性意象的匹配关系,既可帮助设计师根据目标意象进行图案设计,又可帮助企业推荐满足消费者意象需求的产品;该研究方法可推广到其他服装品类。

    快时尚品牌形象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安娜, 张建磊, 程隆棣
    纺织学报. 2020, (08):  108-114.  doi:10.13475/j.fzxb.20191003407
    摘要 ( 569 )   HTML ( 18 )   PDF (2623KB) ( 28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快时尚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品牌形象、品牌认同、时尚意识、消费者购买意愿在内的结构模型。通过对430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模型与Bootstrap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快时尚品牌形象包括产品形象、消费者形象和企业形象,其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消费者的时尚意识在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对品牌认同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但其在消费者形象与品牌认同、购买意愿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快时尚企业提出增强消费者品牌购买意愿的具体建议。

    机械与器材
    直接成筒缫丝的自动缫丝机结构设计
    罗海林, 傅雅琴, 刘柯
    纺织学报. 2020, (08):  115-120.  doi:10.13475/j.fzxb.20191002406
    摘要 ( 685 )   HTML ( 61 )   PDF (2721KB) ( 28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丝绸生产流程长、工序多、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了通过借鉴先进络筒机的络交卷绕和张力控制等技术,将传统自动缫丝机进行升级改造。新型的筒子缫丝机保留了原缫丝线路的前部分,而将小竹或卷绕形式改造成单绪控制的筒子卷绕形式,同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并在卷绕前依次增加了上油装置和超喂装置,通过变频技术实现络交卷绕装置与超喂装置的同步控制。结果表明:利用改造的缫丝机进行缫丝,可实现连续稳定的筒子缫丝;同时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其缫制的筒装丝性能与传统工序缫制的小竹或丝或筒装丝的性能相当,可满足后加工的要求。

    基于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的织机效率预测
    张晓侠, 刘凤坤, 买巍, 马崇启
    纺织学报. 2020, (08):  121-127.  doi:10.13475/j.fzxb.20190402507
    摘要 ( 308 )   HTML ( 2 )   PDF (2589KB) ( 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预测纺织厂织布车间的织机效率,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PCA-BP)、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GA-BP)3种模型预测织机效率,并将GA-BP预测模型与传统BP神经网络和PCA-BP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A-BP对原始数据的拟合度最好,相关系数为0.946 87, 比BP增加了6.42%,比PCA-BP增加了2.61%;GA-BP、PCA-BP、BP这3种网络十万入纬的经停仿真值与期望值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341 2、0.303 1、0.234 1,误差百分率分别为8.63%、7.67%、5.92%,不同网络结构下织机效率仿真预测值与期望值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010 9、2.688 4、2.118 9,误差百分率分别为3.51%、3.13%、2.47%;3种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顺序由大到小为GA-BP、PCA-BP、BP。

    综合述评
    微波处理在蛋白质纤维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占镠祥, 李婉, 王高军, 赵先丽, 王妮, 李毓陵
    纺织学报. 2020, (08):  128-134.  doi:10.13475/j.fzxb.20190303507
    摘要 ( 275 )   HTML ( 4 )   PDF (3744KB) ( 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将微波处理技术更好地应用在蛋白质纤维加工与改性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微波处理加工蛋白质纤维的原理及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微波加工改性蛋白质纤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微波在蛋白质纤维加工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纤维结构调整、辅助纤维接枝改性、纤维染色性能改善,以及纤维或织物的前处理与后整理等方面,其中真空微波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温烘燥方式,可解决蛋白质纤维烘燥过程中的热敏性问题。通过探讨微波处理技术在蛋白质纤维加工中的反应机制,并对其研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对拓宽微波处理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碳纳米纤维结构设计及其对水污染物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舟, 宋磊磊, 孙保金, 李文肖, 张超, 闫俊, 陈磊
    纺织学报. 2020, (08):  135-144.  doi:10.13475/j.fzxb.20191001110
    摘要 ( 257 )   HTML ( 4 )   PDF (4261KB) ( 9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碳纳米纤维(CNFs)在污水污染物吸附领域的应用,针对性开发具有高吸附性能的CNFs吸附剂,分别综述了静电纺丝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模板法以及绿色环保法制得的CNFs吸附剂的结构设计、制备、功能化改性原理等,着重分析了各CNFs吸附剂的吸附机制,列举了多种CNFs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阳离子染料及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得的CNFs在制备效率、结构、吸附性能、重复利用性能等方面的优劣势,并阐述了CNFs吸附剂在电除盐、离子测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最后提出了低成本产业化制备、多污染物广泛吸附、力学性能提升、驻极辅助吸附、循环利用及其应用领域拓展等为今后CNFs吸附剂发展的重点方向。

    服装款式图识别与样板转换技术研究进展
    李涛, 杜磊, 黄振华, 蒋玉萍, 邹奉元
    纺织学报. 2020, (08):  145-151.  doi:10.13475/j.fzxb.20190806507
    摘要 ( 312 )   HTML ( 7 )   PDF (2913KB) ( 1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款式图与服装样板之间的转换机制,概述了依据款式图进行人工制板的过程和方法,阐述了服装款式图特征参数识别和机器学习识别2种识别方法,重点论述在款式图识别基础上的样板转换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参数化和匹配转换是目前最常用的样板转换方法:参数化转换适用于款式结构较为定型的服装,转换精度高,但不同款式图需要建立各自的转换模型;匹配转换可实现样板的快速转换,鲁棒性高,且规避了样板设计规则,不足是精度较低,且前期需要构建庞大的数据集作为训练集。研究认为,未来可从细化款式图识别粒度、服装款式图面料参数样板多领域跨域匹配、部件化样板智能生成3个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专栏:医用防护纺织品
    口罩过滤效率检测用颗粒物粒径的换算和标准比对
    杨小兵, 程钧, 张守鑫, 姚红, 陆林, 丁松涛
    纺织学报. 2020, (08):  152-157.  doi:10.13475/j.fzxb.20200203207
    摘要 ( 622 )   HTML ( 9 )   PDF (3077KB) ( 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理清口罩过滤效率检测用颗粒物粒径的相关科学概念,介绍了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所用颗粒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在回顾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径(MMAD)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计数中位径(CMD)换算为MMAD的方法,通过计算证明GB 2626—2006中过滤效率测试用颗粒物的MMAD为0.3 μm,该粒径为最具有穿透性的颗粒物粒径。应用该换算方法,探讨了AQ 1114—2014《煤矿用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中以MMAD大于7 μm粗粉尘颗粒物测试过滤效率的局限性,并采用MMAD为0.3 μm 的颗粒物评估典型口罩材料的过滤效率,为正确评价国内外防颗粒物口罩标准提供专业指导。

    医用口罩过滤材料的研究进展
    周惠林, 杨卫民, 李好义
    纺织学报. 2020, (08):  158-165.  doi:10.13475/j.fzxb.20200307308
    摘要 ( 495 )   HTML ( 35 )   PDF (5683KB) ( 30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医用口罩过滤材料呼吸阻力大、电荷易消失导致静电吸附有效时间短,且为一次性使用的应用现状,对医用口罩过滤材料的研发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口罩的发展历史;重点概述了目前医用口罩熔喷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纳米纤维膜、多功能复合纳米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从相关口罩专利申请、新材料及新技术研发角度探讨了医用口罩过滤材料发展趋势。认为过滤材料制备的纳米化,过滤材料多层复合的功能化,以及环保性和可重复消毒使用性是未来医用口罩的研发方向。

    闪蒸纺纳微米纤维非织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夏磊, 程博闻, 西鹏, 庄旭品, 赵义侠, 刘亚, 康卫民, 任元林
    纺织学报. 2020, (08):  166-171.  doi:10.13475/j.fzxb.20200303306
    摘要 ( 964 )   HTML ( 56 )   PDF (3267KB) ( 4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拓展纳微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拓宽防护服面料的来源,对闪蒸法制备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及其用于防护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闪蒸纺丝所用原料的种类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纺丝工艺、纺丝过程及产品进行阐述;总结了闪蒸纺丝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了闪蒸非织造布的特点和应用;讨论了闪蒸非织造布防护服的分类以及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闪蒸纺丝技术是目前发展前景良好的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制备技术,闪蒸非织造布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防护服面料,发展该技术对提高我国非织造行业技术水平,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医用防护服结构与功能的比较与分析
    闵小豹, 潘志娟
    纺织学报. 2020, (08):  172-178.  doi:10.13475/j.fzxb.20200400507
    摘要 ( 718 )   HTML ( 29 )   PDF (1234KB) ( 36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医用防护服的结构设计,拓宽材料来源,提高其防护功能,对近期国内外医用防护服构造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对比了5种常用医用防护服面料的优缺点,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欧盟医用防护服标准以及世界主流品牌医用防护服性能的差异。聚四氟乙烯复合面料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同时,舒适性更好;液体阻隔性是影响防护服防护功能的主要因素;医用防护服应满足中指圈设计、自粘合式拉链门襟以及胶条密合边缝的前沿设计要求。最后针对医用防护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家、技术、防护服本身3个层面对医用防护服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医用防护服的构效特点及其研发趋势
    陈诗萍, 陈旻, 魏岑,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 2020, (08):  179-187.  doi:10.13475/j.fzxb.20200306809
    摘要 ( 691 )   HTML ( 48 )   PDF (6572KB) ( 29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了解医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从医学需求出发,分析了经“三拒一抗”功能整理的纺粘-熔喷-纺粘(SMS)复合材料防护服、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防护服、闪蒸法非织造布防护服以及正压生物防护服的使用场合、设计制备技术、结构功效特点以及防护机制。研究认为:SMS复合材料的舒适性较好,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较好,而闪蒸法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在舒适性和防护性之间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医用防护服关键制备技术在于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膜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闪蒸工艺国产化技术的突破,同时,纳米技术可为新型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正压生物防护服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和使用信息化。

    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进展
    安琪, 付译鋆, 张瑜, 张伟, 王璐, 李大伟
    纺织学报. 2020, (08):  188-196.  doi:10.13475/j.fzxb.20200403209
    摘要 ( 637 )   HTML ( 69 )   PDF (7705KB) ( 30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推进非织造材料在医用防护材料领域的应用,系统综述了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及新型非织造防护材料的种类和应用。介绍了纺粘非织造材料、熔喷非织造材料、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非织造材料和闪蒸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方法与防护特性,然后分别从覆膜非织造材料、复合非织造材料和功能非织造材料3个方面分析新型非织造防护材料的原理及性能特点,重点剖析不同防护材料的结构及其对病毒阻隔性和吸湿透气的影响。阐述了基于智能监测、温湿度调节和自消毒、自清洁智能材料在防护服上的应用,指出医用防护服未来有望向高防护性、高舒适性和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