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2-15
    研究论文
    生丝中各层次茧丝数的概率分布
    罗军;费万春
    纺织学报. 2006, (2):  1-4. 
    摘要 ( 946 )   PDF (131KB) ( 4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了定粒缫丝过程中生丝丝条任意截面所含不同层次茧丝数的分布状态问题,给出了其平稳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及其统计特征,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对相关理论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其解析结果具有普遍性。
    偶氮染料光助还原脱色反应机理的研究
    董永春;李春辉;张宝华
    纺织学报. 2006, (2):  5-8. 
    摘要 ( 1061 )   PDF (166KB) ( 6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7种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为目标染料,使用基于硼氢化钾/重亚硫酸钠体系的还原脱色剂对其进行光助还原脱色反应,并以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还原脱色剂浓度和光辐射强度对其反应机理的影响。并借助联苯胺类直接染料,通过其还原生成物氧化后的光谱测定,表征了染料还原反应生成的联苯胺。结果表明,在此类还原脱色剂作用下,偶氮染料首先被还原为中间产物氢化偶氮,并且还原脱色剂浓度的提高和光辐射强度的增加都能促进偶氮染料的还原脱色反应。还原反应生成联苯胺的鉴定证实反应体系中偶氮染料能够被进一步还原为芳香胺。
    纤维素纤维网状交联改性及其染色性能
    孙燕;侯爱芹;谢孔良
    纺织学报. 2006, (2):  9-12. 
    摘要 ( 998 )   PDF (120KB) ( 8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使用以环氧基为反应性基团的多活性基阳离子化合物为交联剂,研究了纤维素纤维网状交联改性及其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多活性基阳离子化合物对纤维素纤维进行交联修饰,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织物得色量高,染色牢度好,染料上染率、固色率均高于常规染色,染料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
    微波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凝胶型智能棉针织品
    马晓光;崔桂新;董绍伟
    纺织学报. 2006, (2):  13-16. 
    摘要 ( 1000 )   PDF (132KB) ( 5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r微波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法,将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接枝聚合到棉针织物上,使PAMPS凝胶与纺织品相结合。通过正交设计及数理统计方法对接枝工艺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用红外光谱法证明了AMPS被接枝到了棉针织物上;对接枝前后织物的表面状态、静水压、透湿性、顶破强力等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棉针织物接枝PAMPS后,湿态织物静水压大幅度增加,织物对湿环境具有智能响应性;同时干态织物透湿性和顶破强力有所下降。
    研究探讨
    利用分形理论求解织物渗透率
    陆振乾;钱坤
    纺织学报. 2006, (2):  17-19. 
    摘要 ( 962 )   PDF (146KB) ( 5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种利用织物的分形分析解模型求解织物渗透率的新方法。该模型是根据织物的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点,建立起渗透率与织物的分形维度、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函数,从而预测织物的渗透率。以平纹织物为例,对纱线的结构模型进行改进,使其更准确地求解出织物的渗透率。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损伤声发射特性分析
    万振凯;李静东
    纺织学报. 2006, (2):  20-24. 
    摘要 ( 1040 )   PDF (165KB) ( 7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声发射技术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应用及实验方法,给出了声发射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压缩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声发射参数可描述复合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内部变形的损伤机制。表面编织角是影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编织角小于30°,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编织角大于40°,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为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材料复合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β-环糊精接枝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与机理
    夏友谊;万军民
    纺织学报. 2006, (2):  25-28. 
    摘要 ( 981 )   PDF (122KB) ( 9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环氧基为交联桥,制备了β-环糊精接枝纤维素纤维,获得了接枝最佳工艺参数,同时进行了结构分析,并探讨了接枝机理。结果表明,以环氧基为交联桥可制备β-环糊精接枝纤维素纤维,环氧化反应最佳工艺参数为1 g纤维素纤维所需环氧氯丙烷7 mL,40%NaOH 6 mL,反应时间2.5 h,温度40℃;纤维素分子并未因接枝环糊精发生根本性破坏,有利于β-环糊精在纺织工业的应用。
    纺织品可溶出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分析
    纪雷;杜恒清;孙健;王岩;牛增元;刘心同
    纺织学报. 2006, (2):  29-32. 
    摘要 ( 882 )   PDF (146KB) ( 3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Oeko-Tex—100标准对35种产自欧盟的生态纺织品及69种国产染色纺织品的可萃取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对被考察的欧盟及国产纺织品进行整体分类,确定了影响分类的主要重金属;利用因子分析对欧盟及国产纺织品在可溶出重金属上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样本点在线性判别函数空间及因子分析空间的得分,了解被考察国产纺织品与欧盟生态纺织品在可溶出重金属上的整体质量差异,并找出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
    基于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的织物图像分割
    包晓敏;汪亚明
    纺织学报. 2006, (2):  33-36. 
    摘要 ( 907 )   PDF (162KB) ( 7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实现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织物图像检测,对织物图像的分割进行了研究。依据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建立图像分割的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模型,对灰度级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出其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以及损失函数,再依据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理论对图像中的每一像素点进行目标图像和非目标图像的类别判断,从而实现目标图像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图像分割中是一种实用和成功的方法。
    最小二乘法辨识的匀整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
    李炜;朱新坚;魏鹏霄
    纺织学报. 2006, (2):  37-40. 
    摘要 ( 1147 )   PDF (131KB) ( 3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国产A186型梳棉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实际采集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起梳棉机动态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棉条线密度的输入输出关系设计模糊控制器,并以输出棉条的均匀度误差的方差作为性能指标对匀整控制系统进行评估。仿真曲线及方差结果表明,整定好的模糊控制方案较之原有PID控制,输出棉条线密度方差明显减小。
    织物悬垂性数字图像轮廓识别的径向扫描算法
    王寿兵;周华;沈毅;刘玄木
    纺织学报. 2006, (2):  41-44. 
    摘要 ( 1061 )   PDF (164KB) ( 8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织物悬垂性数字图像轮廓自动识别的需要,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径向扫描算法。首先识别出试样圆盘圆心,并从原始图像中裁剪出有效区域,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后再用径向扫描算法得到候选轮廓点集,将不在轮廓上的候选轮廓点去掉,顺次连接轮廓点序列,当轮廓点数量足够多时,就可以用轮廓点顺次连接线逼近织物的边缘轮廓曲线。与传统的梯度算子法相比,这种算法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结合实例介绍了该算法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及特点。
    壳聚糖抗菌整理棉织物的研究
    邓炳耀;高卫东;姚静;卢哪
    纺织学报. 2006, (2):  45-48. 
    摘要 ( 1031 )   PDF (104KB) ( 7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脱乙酰度90%以上,粘均分子量4.5×105~5.0×105(占60%)与1.0×105~1.5×105(占40%)组合的壳聚糖原料,采用5%壳聚糖溶解于6%柠檬酸溶液可获得淡黄色透明壳聚糖溶液,与氨基硅微乳复配制得了一种高效的壳聚糖抗菌整理剂。结果表明,经这种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洗涤3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性。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服装结构设计
    胡觉亮;董建明;何瑛;邹奉元
    纺织学报. 2006, (2):  49-52. 
    摘要 ( 984 )   PDF (116KB) ( 5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Institute of Scienc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2.Institute of Fashion;Zhejiang Sci-Tech
    用B样条曲面构建纱线三维模型的研究(Ⅰ):具有不同截面的三维纱线模型的构造
    郑天勇;崔世忠
    纺织学报. 2006, (2):  53-57. 
    摘要 ( 1057 )   PDF (147KB) ( 7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构建具有多种截面的三维纱线通用模型,探讨了用B样条曲线近似设计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凸透镜形、矩形和碗形等纱线截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用B样条曲面装配多段纱线,构造出同一根纱线可以有多种不同截面类型的三维模型。
    测试分析
    改性聚氨酯热粘性能及力学性能
    王新锋;罗欣;汪晓东;吴慧莉
    纺织学报. 2006, (2):  58-60. 
    摘要 ( 940 )   PDF (122KB) ( 5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低熔点聚酯对热塑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并对所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热粘合强度、DSC、透湿性、耐静水压以及力学等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聚氨酯材料中加入低熔点聚酯可以大大提高薄膜的热熔粘合性能,并能显著降低热粘合温度。低熔点聚酯的加入会对聚氨酯薄膜的透湿性以及柔软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达到改善热熔粘合性目的的同时,聚酯的添加量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纤维素纤维接枝β-环糊精包合药物的研究
    万军民;胡智文;陈文兴;郑世睿
    纺织学报. 2006, (2):  61-64. 
    摘要 ( 942 )   PDF (131KB) ( 5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碱性介质中合成了接枝β-环糊精的功能性纤维素纤维,制备了包合间苯二酚药物的功能性纤维素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包合药物稳定性常数和表观热力学参数,考察了包合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包合反应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作用;该纤维在温度低于25℃时包合药物较稳定,在人体温度36℃左右释放几乎达到了最佳状态。
    等离子体处理对丙纶纤维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黄锋林;魏取福;徐文正
    纺织学报. 2006, (2):  65-67. 
    摘要 ( 1119 )   PDF (111KB) ( 6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表面形态以及接触角的变化。利用基于Wilhelmy原理的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纤维的动态接触角,为表征纤维的润湿性能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和表面接触角的关系。
    竹浆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线弹性测试与分析
    储咏梅;王琪;王国和
    纺织学报. 2006, (2):  68-70. 
    摘要 ( 986 )   PDF (100KB) ( 6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竹材为原料的竹纤维纺织品以其独特性能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其物理机械性能,选用不同线密度的竹浆纤维纯纺纱线和不同混纺比的竹浆纤维/棉、竹浆纤维/毛纱线,对其弹性性能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及其性能
    姜岩.;隋淑英.;姜丽
    纺织学报. 2006, (2):  71-73. 
    摘要 ( 864 )   PDF (107KB) ( 5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大豆蛋白和纤维素磺酸酯均具有良好的碱溶性,进行了以二者共混纺丝为主要过程的纤维素纤维的蛋白质改性,即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的纺丝实验,同时对该纤维的共混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是粘胶纤维的蛋白质改性纤维,它兼具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湿强性能和明显的天然风格。
    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在人工汗液中的迁移
    牛增元;房丽萍.;杨桂朋;薛秋红;王境堂;孙忠松
    纺织学报. 2006, (2):  74-77. 
    摘要 ( 1117 )   PDF (128KB) ( 5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在人工汗液中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用固相萃取浓缩富集人工汗液提取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最佳条件,并对纺织品中的PAEs在酸性汗液中的溶出量随时间、温度、振动频率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DEP的溶出量皆远远大于DBP和DNOP,溶出量排序为DEP>>DBP>DNOP,而DEP、DBP和DNOP的溶出量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大,开始时随时间增大明显,后期增长缓慢;DEP、DBP和DNOP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振动频率对溶出量的影响不如时间、温度显著,总趋势是随着频率的升高溶出量增大。
    纳米银PP抗菌纺粘布的开发
    刘亚.;程博闻;韦媛辉
    纺织学报. 2006, (2):  78-80. 
    摘要 ( 1163 )   PDF (104KB) ( 6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纳米银抗菌添加剂改性的PP纺粘布的生产工艺过程,对其抗菌性、耐洗涤牢度、力学和光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同规格的常规PP纺粘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银抗菌添加剂在PP大分子中分散均匀,改性后的产品不但抗菌性能优良,而且对纺粘布的力学性能和色泽都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大麻纤维高温煮练时间与脱胶质量的关系
    张金秋;张华;郝新敏;姜凤琴
    纺织学报. 2006, (2):  81-83. 
    摘要 ( 1657 )   PDF (191KB) ( 11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麻纤维具有无刺痒感、吸湿透气、抗静电、抗菌、屏蔽紫外线等优良性能,但大麻的纺织加工仍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化学脱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高温煮练前后大麻组分分析、电镜照片观察及强力指标的测试,探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高温煮练时间变化对大麻纤维脱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最适合大麻纤维高温煮练的时间为3 h左右。
    应用技术
    超细中长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其混纺产品风格
    朱正锋
    纺织学报. 2006, (2):  84-86. 
    摘要 ( 1027 )   PDF (132KB) ( 4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超细中长大豆蛋白纤维的力学、电学、吸湿、热学等物理性能的实验研究,应用MATLAB软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探讨了超细中长大豆蛋白纤维与超细棉型涤纶混纺产品的纺织工艺;研究了漂白织物在可见光谱下的反射和吸收性能及织物在低负荷下的拉伸、抗弯、折皱回复性、吸湿透气等综合风格,为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改进及产品开发提供了借鉴。
    还原染料蚕丝织物拔染印花
    周秋宝;郑今欢;邵建中
    纺织学报. 2006, (2):  87-91. 
    摘要 ( 1207 )   PDF (139KB) ( 4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浆状还原染料作为花色染料,用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为地色染料,应用于蚕丝织物拔染印花工艺;分析了还原染料、还原剂和碱剂用量对印染效果的影响,并测试了印染试样的色牢度与强力,以探究其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浆状还原染料应用于蚕丝织物拔染印花中可以获得鲜艳的色泽,色牢度优良,但织物强力有损伤。
    纺织品避蚊保健整理剂的研制及应用工艺
    陆必泰;朱义
    纺织学报. 2006, (2):  92-94. 
    摘要 ( 963 )   PDF (106KB) ( 5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具有反应活性的β-环糊精的衍生物和氯菊酯类药品,通过包合的方法制备避蚊整理剂。然后再通过特殊的整理工艺,在常规的染整设备上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避蚊整理,从而达到避蚊保健的目的。使用凯达尔容量法,通过定量测试整理前后棉织物的含氮量检验整理效果,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作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整理后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避蚊效果。
    印染企业信息化及其关键技术
    李仁旺;朱泽飞;张思荣;周砚江;邹婷婷
    纺织学报. 2006, (2):  95-97. 
    摘要 ( 877 )   PDF (129KB) ( 3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印染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提出了印染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以及产品数据库、色彩知识库、印染知识库和生产工艺库构建的基础平台之上,大致可以将印染企业信息化划分为3个方面:远程产品定制与交互设计、生产过程工艺监控和远程产品交付跟踪。论述了印染企业信息化中几个关键技术:标识、基本库、平台、因特网资讯和过程控制,简要说明了印染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消费者对T恤衫形象的感性需求调研分析
    江影;刘国联
    纺织学报. 2006, (2):  98-100. 
    摘要 ( 1073 )   PDF (94KB) ( 6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代表T恤衫外观形象以及色彩感觉的主要因子,并根据对T恤衫外观形象需求的差异将消费者聚为4类,在此聚类的基础上,利用感性工学的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各类消费者对T恤衫外观形象以及色彩的不同感性需求,从而为服装业开发设计符合不同消费者感性需求的T恤衫产品提供了依据。
    服装大批量定制设计方法及集成平台实现
    杨青海;徐园园;周朝阳;祁国宁
    纺织学报. 2006, (2):  101-104. 
    摘要 ( 1002 )   PDF (248KB) ( 6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发设计是服装大批量定制的关键环节。将服装大批量定制开发设计过程重组为创造性的开发过程与敏捷性的设计过程。款式库、部件库和样板库是开发过程的结果,也是设计过程的基础。提出了服装大批量定制设计方法,包括模块化开发和建模、款式设计、样板设计和排料设计等方法。给出了其集成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研究中以某企业开发的服装设计资源共享集成平台为案例。
    服装CAD技术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李旭
    纺织学报. 2006, (2):  105-109. 
    摘要 ( 866 )   PDF (112KB) ( 4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服装CAD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不规范问题,概括了二维CAD和三维CAD的技术特点和指标体系。并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对其中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建立起相应技术指标的评价体系,其中通用化技术指标强调规范化和智能化,基本功能技术指标要求完整性,并根据重要性按4∶6比例分配打分。该评价体系为服装CAD技术规范化和技术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合述评
    基于染色配方确定的配色专家系统
    殷秀莲;程显毅;潘凌寒
    纺织学报. 2006, (2):  110-112. 
    摘要 ( 1127 )   PDF (114KB) ( 8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配方确定的目标,从比目前配色软件更为全面的意义上界定了配色系统的范畴,分析了其功能组成,采用专家系统作为核心技术,使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进行染料选择。以染料的选择为主要论题,提出将染料性质及拼染等复杂因素在进行配色前经过处理自动分组存库,以简化后续的染料选择工作,并认为染料用量调整规则应该由日常生产积累来自动获取。
    服装防伪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孔凡栋;张欣;吴宇
    纺织学报. 2006, (2):  113-116. 
    摘要 ( 1012 )   PDF (182KB) ( 7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国内市场上服装假冒产品众多,为了维护品牌和切身利益,各企业相继推出防伪挂牌、防伪包装、防伪商标等技术进行防伪,但是很少有厂家从服装自身要素(印花图案、缝纫线、钮扣等)的防伪入手,配合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自动识别,便于服装的生产、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对比了各种防伪技术,从防伪技术、识别、装饰的角度分析了在服装上的应用可能与实现方式,力求实现服装防伪。易于公众识别的同时,增加服装的视觉表现力,增加卖点,提升品牌价值,便于生产和销售。
    面向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
    王志宏;祁国宁;顾新建;潘旭伟
    纺织学报. 2006, (2):  117-120. 
    摘要 ( 1125 )   PDF (126KB) ( 7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服装大规模定制,需要跨越供应链上的不同节点企业,研究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驱动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等不同方面对服装大规模生产和服装大规模定制生产下的供应链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服装供应链模型。分析了面向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设计并介绍了面向服装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研究了针对服装大规模定制的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